沙市中學報(84-3)
發(fā)表: 2010-08-03 11:00:47 瀏覽: 5841 次
沙市中學報(84-3)
奶 奶
語文教研組 陳 雄
多少次告訴自己要拿起筆來,多少次提起筆又放下,多少次提起筆來又不知從何寫起?!拔蚁?
奶奶,把跟奶奶有關的東西寫下來?!笔謾C上2007年12月18日的備忘錄,仍清晰的留下這樣的話語。
不知不覺中,奶奶已離開一年半了,但我仍沒寫下任何東西。
奶奶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她裹小腳,做童養(yǎng)媳,害怕爺爺,相夫教子。村里
鄰里之間總有這樣那樣的磕磕碰碰,這時候奶奶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吃虧是福。在以后,奶奶也
常常對我們說這樣的話。奶奶一共有3個兒子,兩個女兒,爸爸是奶奶最小的兒子,奶奶生他的時候已
經(jīng)40歲了,算是一個高齡產(chǎn)婦。身體本來就有些不適,三年自然災害又使這雪上加霜。家里很窮,聽
奶奶講,沒有東西吃,而爸爸這時候又急需營養(yǎng)。怎么辦?公社食堂清湯寡水的面條就成了爸爸的救
命稻草。奶奶把面條都找出來給爸爸,自己偶爾喝一點湯。爸爸艱難地熬過了那段歲月,而奶奶自己
當時卻餓得牙齒都掉了。后來,奶奶到了60歲就開始高血壓,身體發(fā)福,虛胖,醫(yī)生說很大程度上也
源于此。
帶大了自己的兒女,兒女的兒女又在奶奶的懷里長大。等到我的時候,奶奶已經(jīng)帶到了4個孫子
了。那時候奶奶已經(jīng)70歲了。家里弟弟急急忙忙的趕來,我的命運也就從小和奶奶綁在了一起。周歲
剛過,我就被送到奶奶家里。斷奶的我,牙齒都還長出幾顆,根本無法嚼東西。奶奶家里養(yǎng)了一只老
母雞,每天都會下一個蛋,據(jù)奶奶說特別大。每天早上,奶奶就把雞蛋、面粉和水和在一起,攤一個
蛋餅。蛋餅比較硬,不是我當時所能嚼的。這時,奶奶就自己先嚼一嚼,等軟化后才送到我嘴里。這
樣一直堅持了大半年,一直到我自己能夠吃東西為止。也許有人會講不衛(wèi)生,但是你讓她怎么辦呢?
對于一個出生在民國剛剛建立、沒有受過教育的農(nóng)村婦女,她能做的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力來養(yǎng)活自己
的兒孫。我也就這樣的跟著奶奶長了起來。
一直到6歲上學,我一直都根著奶奶長大。經(jīng)常聽奶奶講起小時候的事情。那時候家里窮,白糖
就是很難得的東西了。每年過完年,總要剩下一些白糖。小時候很喜歡甜的東西。奶奶就每天給我沖
糖茶喝,奶奶說我每次都喝的很開心??墒?,后來奶奶也經(jīng)常感慨害了我,因為他聽伯伯說,白糖吃
多了對身體不好,而我有幾顆牙根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從小就是黑的,別人總以為我抽了煙,但是
不,這也是熏的,但不是煙,是奶奶那疼愛染成的。
日子就這樣過去,我也離開了奶奶上了小學,上了中學,上了大學。奶奶也一天一天的在老
去。雖然如此,奶奶卻和一般的老年人不太一樣。奶奶有高血壓,每天要吃藥,奶奶又沒有上過學,
怎么認識那些藥就成了一個問題。奶奶讓伯伯把不同的三個藥瓶清空,把每天要吃的要分別放入,并
且每次都按照這種方式來放。一個大字不識的老人,20年來卻每天自己吃著三種不同的藥,而且從來
沒有忘過一次,或者吃錯過。
奶奶很要強。雖然歲數(shù)越來越大,但她堅持每個星期洗一次澡,她拒絕了女兒們幫她的好意,
堅持自己洗。每次洗完,她都要坐在沙發(fā)上半天才能喘過氣來。換洗衣物也從來不要別人幫她洗,她
總說,“一把水就洗干凈了,不用麻煩別人”。一直到去年8、9月份,奶奶病重期間也是如此,只要
她能下床走動,她就堅持要洗澡,并且要自己洗衣服。最后的日子,奶奶全身虛腫,腳腫的鞋子根本
就穿不上,但只要有一點勁,奶奶就要我們扶著她,到窗臺上走一走,去看一看外面院子里的行人。
這時候,奶奶總是可以很久的看著行人來來往往,不時的感慨人沒有以前多了(我家搬過家)。也許
這時候的奶奶,才讓我看到了一個老人的內(nèi)心,她的兒孫都忙與自己的生活,很少有人來關心一下她
的精神世界。是的,奶奶在生命的后半段雖然生活上衣食無憂,但精神上,卻仍然有著那樣的些許寂
寞。
上班的時間近了,我跟奶奶告別。我告訴她,她馬上會好的,等我過年回來再看她。奶奶笑
了,說,要看她的話,就去大渠(我家鄉(xiāng)埋葬死者的地方)上吧。她知道自己的病情已經(jīng)沒有那么多
時間了。這樣一句話,竟成了奶奶對我最后的囑咐。站在墳前,新填的土還泛著泥土味,野草隨著風
輕輕的擺動著。心里早打好的腹稿卻遲遲說不出口,一種異樣的情緒縈繞心間,默默地,磕了幾個
頭,心中喊了幾聲“奶奶”。沒有傳說中的哀天搶地,沒有傳說中的狂風暴雨,我離開了94歲的奶
奶,離開了他跟爺爺相伴的大渠。
工作之中,總有這樣那樣的事情包圍著我,也總有這樣那樣的時刻,讓我想起奶奶。她已遠
去,但也許她并沒有遠去,而且永遠不會遠去。
西湖十絕句
語文特級教師 余紹基
其一 湖上泛舟
鶯歌柳浪落紅飛,保叔筍尖擁翠微。山色湖光斜照里,樓船畫舸鼓吹歸。
(保叔塔似一株春筍屹立山間。)
其二 曲院風荷
九曲荷橋淡淡風,芰裙裊裊舞蔥蘢。一從濂老評章后,君子頻頻入夢中。
(宋周敦頤濂溪先生作《愛蓮說》,稱蓮乃花中之君子。)
其三 蘇小小墓
油壁香車款款來,無人不道看花回。千金一擲鮑郎仕,捷報未聞沒絳埃。
(傳蘇小小常乘油壁車游湖,邂逅鮑仁,傾囊助其赴京應試,鮑高中急回,蘇竟咯血而亡。)
其四 林和靖墓
孤山孤冢仰孤風,鶴子梅妻守固窮。清癯布衣疏影下,嶔奇磊落見林翁。
(子云: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其五 謁秋瑾墓
鑒湖俠女瘞西湖,稱幸湖山添壯圖。奮起當年斬魅劍,而今魅影有還無?
其六 謁東坡祠雕像
長髯蕭散老詩翁,不茍時宜滿腹中。西子湖邊北斗耀,垂輝千古顏猶童。
(坡老袒腹家中,問其家人腹中何物。眾不能答,唯其愛妾朝云答曰一肚皮不合時宜。坡老大
笑首肯。)
其七 謁岳王廟
精忠武穆宋疆收,但把杭州作汴州。直搗黃龍迎二圣,金牌道道是陽謀。
(廟中匾額“還我河山”系岳飛手書。南宋林升《題臨安邸》:“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
作汴州?!保?
其八 虎跑泉
古木森森尋虎蹤,岡巒滴翠水溶溶。悲欣交集大師語,灌頂醍醐扣梵鐘。
(虎跑乃弘一大師修行處。)
其九 雷峰塔
拔地參天矗水濱,飛楹覆榭映清淪。法海蟹中休竊喜,世琳祭塔救娘親。
(幼時觀京劇《白蛇傳》有許仙之子許世琳中狀元后祭塔,感天動地,雷電毀塔救母情節(jié)。)
其十 重讀胡喬木西湖詞
中樞文膽首胡公,滿目風光臆不同。土偶欺山骸禍水,倚天舞劍掃能空?
(胡氏文革前游西湖,作《沁園春》詞:“土偶欺山,妖骸禍水,西子羞污半面妝?!l共
我,舞倚天長劍,掃此荒唐!”對周邊名人墳塋祠廟甚為厭惡。此詞為破四舊先聲。)
不立文字,見性成佛(二)
——解讀《山居秋暝》之“空”
黃春黎
“不空”也“空”
若對詩歌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充實豐富的實景作禪意的解讀,同樣大有妙境。
在意象的安排上,詩人選取了明月、松、清泉、石、浣女、蓮、漁舟等。所謂“擇物以明
志”,明月、松、竹、蓮、石、清泉,可以說貌似隨意,實則有意的這些景物,也都是詩人品格高
潔、清靜自愛,追求清明之境的一種寫照。
作為自然景觀,明月,晚上的松、竹,月光映照下的泉,月光下泉水流淌過的石,月光下水中
的蓮,無疑都帶上了空明的冷色,有了靜穆的離俗之感。而明月、竹、清泉和蓮作為極典型的禪象,
明凈通透的精神追求也自在其中了。
從人物活動來看,浣女與漁舟卻具有俗世強烈的濃艷之感,笑聲與喧鬧里賁張的生命熱情正與
前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二者一冷一暖,一靜一動,一空一色,時空的交匯、視聽的變幻極為巧妙地融合一體,和諧生
動,楚楚可愛,既淡化了蒼涼的秋寒,也冷卻了熱烈的歡愛,少去了悵憂,也全無嬉鬧,唯余素凈而
平常的生命姿態(tài),故而景物也靈動,人物也不俗,山水世情純?nèi)挥娜唬嫠^“青青翠竹,盡是法
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好一幅絕妙的禪意世相圖!
由此觀之,這大好“空山”,“空”與“不空”,既滲透了王維禪悟詩“靜中生禪意;空中生
禪趣;妙智觀群生”的美學意蘊,詩人此時也超越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小我”,而將“小我”融于宇
宙之中,與物象合一,“我”既是宇宙之一體,又是宇宙之全體,得“大我”境界,而為飛躍至“無
我”之境界,達到了悟解脫埋下隱線,無怪高步瀛評“專以自然興象為佳,有真氣貫注其間,斯其所
以為大家也”!
“空山”之“留”
讀詩之言,會詩之意。道家主張“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禪宗主張“不立文字”,不
拘外物,而求言外之意、言外之境,本詩山色怡人、世人安樂,并非簡單寫實,詩歌之“空”耐人尋
味,那么,“王孫”究竟謂誰,詩人又在喚他“留”與何處呢?
依注解“王孫”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延用于此,此處“王
孫”亦即身居仕途而心受縲紲之士人,那么“空山”之“留”,自然也有了召喚歸隱之意。結(jié)合王維
所處這一時期特有的政治矛盾來看,這首詩也確可解為渴望百姓安居樂業(yè),期望能遠離疾苦與斗爭的
隱逸詩歌。
“王孫”大而化之,可為對詩歌之聽者(讀者)的一般稱呼,那么王孫正是身處煩惱與糾葛的
蕓蕓眾生。留與空山,正是詩人箴言勸導,宜怡情自然山水,享樂天地良賜,詩意棲居,忘卻煩憂,
人間俗世也有洞天福地。從這個層面來講,本詩也正是一首縱情逍遙的山水詩了。
而洞悉萬象之有無、虛實、動靜、長短,通透人間之是非、更迭,悟道于一瞬,自在于一瞬,
“不以一朝風月而昧卻萬古???,不以萬古??斩幻饕怀L月”,于瞬間得永恒,慕永恒而惜現(xiàn)
在,以此悟境傳以眾生,喚與眾生及時醒悟,從這個層面來說,它分明又是一首比同偈子的禪詩,其
安頓心靈、解除焦慮痛苦、極大尊重并關懷生命的禪宗美學精神也就不言自明了。
如此看來,“空山”之“留”的言外之意、言外之境確是不一而足的,重要的卻是要貼切解出
詩中真意、大境。王維亦儒亦道亦佛的思想,立足多元,又相互通融,我們在解讀本詩時,不僅要了
解詩歌成長的土壤,也還要從深層次多方位地探究詩歌的立意。這也正是亦儒亦道亦佛的融和思想給
我們作出的提示,這首詩是圓融三家,卻又不拘一格,同心體諒,詩之意象自是“得意而忘言”了,
文字之外,自然就能“見性”了,如此我們才能超越文字,從中領略到古人偉大的生態(tài)智慧與藝術氣
韻,并啟迪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