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身為校長的我,總覺得現(xiàn)在“做什么”都不容易?!皩W校教育”不易,“當老師”不易,“做孩子”不易,“做家長”的也不易,其實這些“不易”十分正常,它反映了人們對高品質(zhì)生活的追求。也正是這些“不易”,才需要我們的努力和奮斗,才需要我們的“鍥而不舍”和“勇往直前”。我們都十分清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常常“事與愿違”。我們唯有學習、借鑒、實踐,才能探索出一條家庭教育的成功之路。
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是教育的出發(fā)點;滿足孩子的精神需要,其實更加重要。我們的學生和孩子究竟需要什么,不知我們的家長和老師了解多少。本期《習坎文摘》摘編了部分關(guān)于家庭教育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尤其是特別推薦轉(zhuǎn)載了一位美國學者所做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不管這個調(diào)查是否包含了中國,我都認為這個調(diào)查結(jié)果對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很有現(xiàn)實意義。為了我們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我們的家長必須從“我”做起。
愿《習坎文摘》成為我們溝通的橋梁,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實現(xiàn)我們的教育夢想!謝謝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和合作!
鄧北平
2007年11月01日
本期內(nèi)容 1. 教育杰出的孩子:父母只做三件事
2. 有出息的好孩子是怎樣培養(yǎng)出來的
3. 教育孩子沒有神秘配方
4. 專注與成功
5. 寬容,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
6.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令人擔憂
7. 能夠讓孩子充滿幸福感的“八大愿望”(特別推薦)
教育杰出的孩子:父母只做三件事 第一: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好的關(guān)系勝過許多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guān)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guān)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其關(guān)鍵在于“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父母要了解其內(nèi)心世界。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quán)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既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nèi)心需求,并始終以維持其合法權(quán)利位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啦啦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tài)的力量,即“啦啦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3、不當“訓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zhàn)勝自己,他們通常只能依據(jù)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訓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quán)威”,轉(zhuǎn)而和父母溝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
1、一切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但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底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jié)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2、通過習慣培養(yǎng)鑄造品格
人的品質(zhì),決定了人的發(fā)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yǎng)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不過,研究者發(fā)現(xiàn),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yǎng)來鑄造。
第三: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fā)的。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zhì)疑、感恩、發(fā)奮等都是疏通和啟發(fā)孩子求知欲的通道。對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yōu)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fā)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fā)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潛能開發(fā)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孩子要掌握一些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有出息的好孩子是怎樣培養(yǎng)出來的
——中國十大杰出母親的家庭教育理念與實踐 剛剛被評為全國十大杰出母親的楊文與陳淑妮,不但擁有嶄新的家庭教育理念,而且還是積極的行動者。她們還有一個共同點:自己的孩子都很優(yōu)秀。記者為此就家庭教育相關(guān)問題對她們進行了專訪。
孩子行為都能從母親之愛中尋到源頭
楊文的兒子夏楊與陳淑妮的女兒杜旻書都很優(yōu)秀。是的,一個22歲的男孩竟辭去百萬年薪,成為劍橋大學英國醫(y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實驗室(MRC-LMB)在讀博士生,并獲得劍橋大學每年只有10人的霍奇金全額獎學金;一個21歲的女孩竟擔任了全球最大學生組織AIESEC清華分會的副主席,并被選派赴美國哈佛大學參加年度商業(yè)論壇。
楊文與陳淑妮一致認為,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是孩子生命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焙⒆游磥淼淖呦蚴呛谑浅啵顬橹苯拥挠绊懻弑闶歉改?。楊文與陳淑妮對學生生命的關(guān)愛與自身“學不可以已”的精神,通過或顯或隱的形式在家庭中外化出來,又悄無聲息地內(nèi)化于孩子的心里。于是,就有了夏楊與杜旻書對家人與更多人的真愛,以及在學業(yè)上鍥而不舍的追求。媽媽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之后走向成功的身影幾乎每天在孩子眼前晃動,而孩子也將克服困難視作自然,且在破解困難中享受成功的喜悅。無論是夏楊對農(nóng)村祖父的深愛,還是杜旻書對“希望工程”的關(guān)注,都可以從媽媽之愛的河流中尋到源頭。夏楊被拋在英國的艱難與鳳凰涅槃,杜旻書小時候跑步的意志錘煉,又都可以從媽媽百折不撓的精神中尋到蹤影。正是母親的崇高形象疊印于孩子的心中,才有了他們對于崇高的向往與追求,以及走向崇高的一個又一個行動。
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讓孩子一生受用不盡
楊文不但是全國“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長,全家還榮獲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稱號;陳淑妮不但是“深圳市十大‘好媽媽’”,全家還被評選為深圳市“書香家庭”。在這種家庭中,孩子自然可以幸福地成長。所以,構(gòu)筑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就成了楊文和陳淑妮的共同追求。在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日趨增多的當下,父母的無奈與憂怨也越來越多。但在楊文與陳淑妮的家庭里,夏楊與杜旻書生命成長中的快樂與苦惱,都因有了媽媽與之分享和分擔而精彩起來。家庭成了孩子精神的歸宿和心靈的港灣,人們擔憂的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與對抗,都因“陽光”燦爛的照耀而煙消云散。于是,長期生活在和諧幸福家庭中的孩子的心智也就愈發(fā)健康,并且影響到未來乃至永遠。人的一生還將獲取另樣的成功和經(jīng)歷意想不到的波折,而一旦擁有了健康的心理,就可以寵辱不驚,幸福永在。哲人言,如果一個心理有問題的人,即使現(xiàn)在獲取一定的成功,最終還將會失敗;而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即使暫時失敗,也會最終取得勝利。在這個層面上說,楊文與陳淑妮給予孩子的,就不只是現(xiàn)在的成就,更有一生受用不盡的意志品質(zhì)。
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還可以為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提供一種優(yōu)質(zhì)的思想情感載體。如果說夏楊與杜旻書每一步成長都飽含著媽媽心血的話,那么,媽媽也在孩子的成長中發(fā)展了自身。孩子的文化增長,需要媽媽的指點;而孩子知識的智慧形成,又促進了媽媽對知識的自覺追求。家庭成員間對于知識與智慧的叩問與探索,既有“當仁不讓于師”自由爭辯,也有“教學相長”的精神感悟。于是,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閃放出璀璨的光華,也許這不只是思想的活躍與智慧的提升,還有流動于媽媽與孩子之中的那種水乳交融的愛。人格教育經(jīng)常是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的,媽媽對孩子導之以善的顯隱兩道的引領(lǐng),無異于“積以跬步”的道德儲蓄。在必要的時候,孩子就會取之有用,自然地做出一些品格高尚的事情。結(jié)果,真善美就成了母親與孩子共同的人生追求,而且在這種追求中一步步地升華起來。
每個孩子都可以走進天才的殿堂
楊文與陳淑妮認為,她們的孩子絕非“生而知之者”,也不是什么神童。然而,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那就是母親的后天教育,可以造就孩子精彩的一生。其實,每一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都可以走進天才的殿堂。大多數(shù)孩子之所以與天才擦肩而過,關(guān)鍵是最愛他們的家長與老師無意中將這種天才扼殺在搖籃之中而已。我們認為孩子聰明,事實上孩子比我們想象得還要聰明。充分挖掘內(nèi)藏于孩子之中的潛能,還其一個精彩的人生,應當是一個母親最偉大的歷史使命。楊文讓每一個時空都具有教育意義,并不是從孩子入學開始的,而是從其呱呱墜地始。陳淑妮為女兒起名“旻書”,寓意即為“讀得懂天書的孩子”。作為高中生的夏楊大戰(zhàn)李陽的電視鏡頭在很多媒體上傳播之后引起轟動,探究者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不死啃課本的學生;小學生的杜旻書“把壓歲錢捐出來,為貧困農(nóng)村的失學兒童建希望小學”的倡議書風行全國,且在西柏坡建立起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如此等等,在人們看來大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卻一一變成了現(xiàn)實。
究其原因,是楊文與陳淑妮有效地啟動了孩子的自信系統(tǒng),讓孩子在一些高層次的文化科學活動中展示風采且收獲自信與成功。自信總是與潛能維系在一起的,鼓勵總是與成功相依相存。“說你行你就行”是一種教育理念,家長不但要深信不疑,更要付諸實踐。理念不是懸在天空的浮云,而必須內(nèi)化于家長的心里更要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兩位母親的可貴之處,就是在長期的心理暗示中,讓孩子有了“我能行”的心理認可,并且在行之又行之中,成功又成功之中更加增加了自信。
?。ā吨袊逃龍蟆?006年12月23日)
教育孩子沒有神秘配方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管不了”。不知多少父母都在感嘆,教育孩子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家長的苦,首先來自家庭教育的目標問題,你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超常”的期望,自然就會給自己超常的壓力,而這種壓力,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就是超常的“投入”,外加超常的要求。進口的奶粉,時髦的衣服,高端的玩具,連綿不斷的零花錢……家長們似乎在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實際上這些都是家長的糖衣炮彈,反思一下,在看上去無私無悔的投入背后,家長藏匿了多少不切實際的“愿望”呢?
再淵博的家長,也代替不了圖書館;再富有的家長,也不是搖錢樹。你最終能給孩子多少具體的知識和物質(zhì)享受呢?如果你的孩子在這一時期從你的家庭教育中獲得了健康的人格,那才是給他的最大的財富。
家庭教育是一個日積月累的漸進過程,它是一種藝術(shù),而不是一種技術(shù),也就是說不能像設計產(chǎn)品那樣,按照一定的配方教育我們的孩子,然后可以料定孩子的長短。孩子是活生生的,社會是變動不居的,家庭教育實際上是處于動態(tài)之中的,教育孩子沒有神秘配方。
專注與成功
一次,英國物理學家牛頓請朋友到家里來做客,飯菜做好后,他就進實驗室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去了。朋友來后找不著牛頓,等了好一陣子,因急于趕去上班,就獨個兒把飯菜吃了,并把吃剩下的雞骨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牛頓做完實驗返家準備吃飯,當他看見盒子里的雞骨頭時顯出突然醒悟的樣子,哈哈大笑說:“我以為自己還沒吃飯呢,原來早已吃過了?!?br />
一天,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辦公室的電話響了。電話里一個聲音問道:“你能否告訴我,愛因斯坦博士的家在哪兒?”秘書回答:“對不起,我不能奉告,因為我要尊重愛因斯坦博士的意愿,他不愿自己的住處受到打擾?!边@時電話里的聲音低到幾乎耳語般地說:“請你不要告訴任何人,我就是愛因斯坦,我正要回家去,可是我找不到家啦!”原來,愛因斯坦走路時一直思考著討論的問題,不知不覺竟迷路了。
牛頓因做實驗忘記了吃飯,明明空著肚子卻誤以為自己“早已吃過了”,愛因斯坦因走路時思考著科研問題竟迷路“找不到家”,兩位大師均聰明絕頂,為何會發(fā)生這一類事情呢?這是因為兩位大師均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
人世間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專心,也即專注。專注來自于目標的專一,目標專一才會集中精力、體力,才會越鉆越深,越來越向目標靠近。專注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寬容,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 當孩子受了委屈,是慫恿他以牙還牙還是勸慰他化干戈為玉帛,家長的態(tài)度影響的不僅是事態(tài)的發(fā)展,更是孩子待人處事的心態(tài)。
孩子的寬容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感情,它主要表現(xiàn)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這種感情對于孩子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發(fā)展,以及對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受人擁護;而缺乏寬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誕,易走極端,不易為人親近,因而人際關(guān)系往往不好。怎樣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呢?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學校里受了委屈,父母心疼得不得了。于是有的父母就教育孩子說:“別人對不起你,你就對不起他,別人若是打你,你就打他?!边@就助長了孩子不僅在學校不會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將來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因此,教會孩子學會寬容,不僅是為了孩子今天能處理好同學關(guān)系,而且也是為孩子將來的幸福奠定基礎。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遇到別人對不起自己或有損于自己的事情,對此不要耿耿于懷,不要過分計較在意,能夠笑一笑就過去,這就是寬容。寬容是人的一種美德,是做人的一種風度和境界。寬容能使人性情隨和,能使心靈有回旋的余地,能使人消除許多無謂的爭執(zhí),化干戈為玉帛。寬容的人,時時刻刻都會受到人們的擁戴,因此他們更容易處理好各種人際關(guān)系,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能夠融洽地與人合作,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
一位翻譯曾經(jīng)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泰國的一個度假村,那時我在那里擔任中英文的翻譯。有一天,我在大廳里,突然看見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正在安慰一個大約三四歲的西方小孩,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jīng)哭得筋疲力盡。問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那天小孩較多,這位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在兒童的網(wǎng)球課結(jié)束后,少算了一位,將這個小孩留在網(wǎng)球場,而帶著其他孩子返回度假村。等她發(fā)現(xiàn)人數(shù)不對時,才趕快跑到網(wǎng)球場,將這個小孩帶回。小孩因為一人在偏遠的網(wǎng)球場飽受驚嚇,哭得很傷心。這時,孩子的媽媽出現(xiàn)了,看到了自己哭得很傷心的孩子。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么做?是痛罵那位工作人員一頓,還是直接向主管抗議,或是很生氣地將小孩帶離,再也不參加“兒童俱樂部”了?
都不是!我親眼看到這位媽媽,蹲下來安慰自己的小孩,并理性地告訴他:“已經(jīng)沒事了。那位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xiàn)在你必須親親那位姐姐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當時只見那個孩子踮起腳尖,親親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并且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jīng)沒事了。”
做父母的,既可以將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胸懷廣闊的人,同樣也可以將孩子培養(yǎng)成心胸狹窄的人。但為了孩子今天的健康成長,也為了他將來的有所作為,我們應當教孩子學會寬容。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令人擔憂 兒童的概念是什么?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都是兒童。中國兒童中心最近針對五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中國兒童的心理問題發(fā)生率呈逐年走高趨勢!專家介紹,存在于中國兒童中的心理問題主要發(fā)生在中小學生身上。許多人開始不解:本該天真爛漫的小學生和朝氣蓬勃的中學生為什么會存在諸多心理問題?他們的壓力來自哪里?怎樣幫助他們重塑快樂人生?
未成年人心理問題呈現(xiàn)三大特點
中國兒童中心發(fā)布的這份《中國兒童的生存與發(fā)展:數(shù)據(jù)與分析》報告顯示:中國17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5.2%的兒童存在明顯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guān)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吨袊睦硇l(wèi)生》雜志一篇文章稱:國內(nèi)有77.9%的中小學生心理存在輕度不良反應。
中國兒童中心副主任叢中笑研究員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城鄉(xiāng)差異明顯、性別比例突出和隨年齡增長而上升是中國兒童心理問題的三大特點。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5年對9015名中小學生(主要年齡為10—14歲)進行了一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17.4%的孩子“認真想過自殺”,8.2%的孩子甚至“做過自殺計劃”。在發(fā)生心理問題的兒童中,女性比例要明顯高于男性。湖南省一項研究表明,女生由于自身心理特點與生理發(fā)育較早等因素,更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突出表現(xiàn)為人際關(guān)系緊張、抑郁焦慮及恐怖癥狀等問題。
面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許多人抱有一個錯誤觀點: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
而《中國兒童的生存與發(fā)展:數(shù)據(jù)與分析》中的調(diào)查數(shù)字表明,高中生的心理障礙傾向明顯要高于初中生,高三學生心理問題最嚴重,高二學生次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發(fā)現(xiàn)了類似趨勢:隨著年齡增加,兒童自殺傾向明顯上升。
五方面原因造成孩子心理失衡
造成我國未成年人心理問題頻發(fā)的原因到底在哪里?被中國家長和孩子譽為“知心姐姐”的盧勤認為:五個方面的原因造成孩子心理問題增加。
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現(xiàn)如今,社會對于孩子的期望是最高的,過去人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學,而現(xiàn)在許多家長把標桿定到了碩士、博士。于是不少家庭形成逆向推理:讀研究生必須先要成為名牌大學本科生,要成為名牌大學的本科生必須要先考上重點高中,考上重點高中的前提是上一流的初中。
但由于現(xiàn)在小學升初中往往采取電腦派位方式就近入學。家長們?yōu)榱藢惯@一方式,千方百計讓孩子學習各種本領(lǐng),好以特長生的身份進入重點中學。如此一來,孩子成了最忙的人,平時上學早出晚歸,雙休日還要參加各種“興趣班”。外語測試、鋼琴考級,孩子永遠達不到大人的希望,開始變得無望。專家指出,這種無望往往是自暴自棄心理產(chǎn)生的溫床。
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河北某縣一所小學曾舉行了一次“迎接未來”的象征性長跑活動,可跟著跑的以及在路邊圍觀的家長比學生還多。他們不時沖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吃不消趁早退出來!”“別逞強了,走不動爸爸開車捎你!”與此同時,在小學生奔跑的隊伍里,也傳出這樣的回答:“誰讓你送,快回去!”“煩不煩!都被人家笑死了!”下來之后,孩子們抱怨道:“這樣的愛我們真受不了!”
盧勤認為,過度保護下的孩子,更易受到傷害。孩子在一個唯我獨尊的環(huán)境中長大,一旦融入集體,容易因搞不好人際關(guān)系而焦慮、厭學。真正關(guān)心孩子的父母,應放手讓孩子出去經(jīng)風雨。
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度。最近,北京出現(xiàn)一起女中學生自殺的悲劇。一名高一女生與另一位女同學發(fā)生肢體沖突,在回家等候?qū)W校處理期間服毒自殺。
從小時候就開始的溺愛,已經(jīng)讓一些中學生漸漸失去了承受挫折與困難的能力。不少家長都反映,現(xiàn)在的孩子開起玩笑沒度,鬧起來沒邊。專家指出,從小嬌生慣養(yǎng),包辦代替讓孩子感受不到做事過分應付出的代價,更不知要怎樣彌補錯誤。
過多的干涉,帶來孩子的無奈。家長過多的干涉,在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身上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最令孩子們不能容忍的就是家長老師干涉他們的正常人際交往。在許多農(nóng)村中學,學生信件必須由老師拆看。江西高一女生小琴收到原初中一名男生的來信,希望繼續(xù)做要好的朋友。老師拆看此信后,馬上如臨大敵,叫來雙方家長“解決問題”,4名家長在學校大打出手后才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早已不知去向。
過多的指責,帶來孩子的無措。日前,《知心姐姐》雜志在一次問卷調(diào)查中有這樣一道題:“孩子犯錯誤時,您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接受調(diào)查問卷的53%的父母回答是:“你看某某多好,你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薄澳阍趺锤愕?,又闖禍了?”從中可以看出,有些父母不能正確評價孩子,關(guān)鍵是評價標準有問題。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永遠不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肯定他、鼓勵他。
社會學校家庭需要聯(lián)合行動
教育部2002年8月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zhì),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在許多中小學生心中,最怕的三個字就是“請家長”。專家指出,必須改變家長、老師聯(lián)合起來與孩子“作對”的局面。家長和老師溝通絕不是為了更嚴厲地訓斥孩子,而是一起幫助孩子成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教育工作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zhuǎn)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形成,營造家庭心理教育的環(huán)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br />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雖然孩子們發(fā)生心理問題后求助需求很大,但社會上解決問題的途徑卻很少且不夠?qū)I(yè)。
專家建議:全社會都要關(guān)注和重視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要培養(yǎng)孩子們學會積極的認知,盡量避免消極情緒產(chǎn)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挫折,并指導學生使用升華、補償?shù)确e極的心理防御機制,防止采用攻擊機制和避免使用逃避機制,切實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開展情緒輔導活動,讓學生保持樂觀情緒,擺脫孤獨的纏繞、控制情緒波動、克服不良情緒,快樂成長。
能夠讓孩子充滿幸福感的“八大愿望” 孩子們最需要什么?只有問他們自己才知道。一位美國學者走訪了20多個國家,對1萬名經(jīng)濟條件不同的兒童進行了調(diào)查,反饋的結(jié)果始料未及。當問到孩子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時,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對吃、穿、玩、用的東西都不大在意,而普遍重視的竟是家庭氣氛和精神生活。
一、父母不要吵架;
二、大人說話要守信用;
三、爸爸媽媽要維護我們的自尊心;
四、爸爸媽媽要彼此謙讓,不要彼此責怪;
五、我們的小朋友來做客時要表示歡迎;
六、家庭里要有適當?shù)奈膴驶顒?,爸爸媽媽要和我們一起玩?br />
七、爸爸媽媽言行不對時,要接受我們的批評;
八、對我們少發(fā)一點脾氣,多一點笑臉。
一、父母不要吵架
今天中國的青年,非常優(yōu)秀,但是非常困惑;非常聰明,但是不夠自信。他們是多年來第一代能夠在平安的社會接受完整的教育的一代。他們有幸出生在擁有選擇的時代,但是時代并沒有傳授給他們選擇的智慧。
因此,中國青年的父母們,我們的責任重大!讓我們努力吧,爭取成為“最好的父母”。
【聚焦】先和孩子做朋友
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遠長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歲或更早的時候就愿意把自己當作大人來考慮,這時家長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談話方式和孩子討論問題,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長”作風。把孩子當作朋友,當他認為和你聊天沒有“被懲罰的威脅”時,他才會無所不談。
●培養(yǎng)理智講理的孩子
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作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我要他們成為講理的孩子。我對“規(guī)矩”的定律有四個:(1)定好規(guī)矩,但是首先把規(guī)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2)在規(guī)矩內(nèi)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違背了規(guī)矩孩子將受到已知的懲罰;(4)規(guī)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啟發(fā)的作用
●培養(yǎng)成功學習的孩子
在今天這應試的學習環(huán)境里,我們很難對課業(yè)成績不在乎。但是,孩子在這環(huán)境里的壓力很大,我們要盡量體諒他們。不要對孩子希望太高,更不要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實現(xiàn)。太高的、不合理的期望都只會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和對不起父母的罪惡感。不要把成績看太重,打好基礎和真的理解遠遠比成績重要。
盡量讓你的期望合理化。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可能的目標,孩子可能會根本放棄了。盡量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轉(zhuǎn)成對孩子的建議。盡量不要把孩子和別人比。
鼓勵孩子為了學習而學習,不只是為了分數(shù)。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而不是只要考試成績好就可以了,要鼓勵他馬上用到學過的知識,讓他知道學這些知識對生活是有用的,而不是為了考高分才學。最重要的是要啟發(fā)孩子主動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培養(yǎng)自主獨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guān)愛特別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導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也有些父母會幫助孩子設計人生規(guī)劃,但是這通常會使很多人忽視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選擇的能力。
但是,二十一世紀將是“自主選擇”的世紀。“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边M入了社會后,孩子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yè),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只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著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會被重視。
如何培養(yǎng)獨立自主選擇的能力呢?我下面提出五個“要”和五個“不要”:
*要教孩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
*要把選擇權(quán)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多指導,少批評;
*要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們,讓他自己去試,失敗也沒關(guān)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
*不要用太多規(guī)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讓人進步的學習過程;
*不要說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quán)。
●培養(yǎng)快樂感性的孩子
一個人的快樂和他是否能做他有興趣的事是有相當大的關(guān)系的。根據(jù)美國對1500名商學院的學生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追逐興趣并發(fā)掘自身潛力的人不但更快樂,而且更容易得到財富和名利的眷顧。即便他們不能從這件事中獲取財富和名利,他們也會得到終生的快樂和幸福。
很多家長讓孩子去學鋼琴、練跳舞。我認為有一些嗜好是很好的,可以幫助全面發(fā)展孩子,但是要適量。有些學習是很苦的,所以我都會用“讓孩子有選擇”的方法和孩子約法三章。當我的兩個孩子都對音樂表示興趣時,我們對他們說:盡力學三個月,三個月后,他們?nèi)绻M了力,他們可以決定要不要再學。結(jié)果,他們對音樂都沒有興趣,但是一個畫畫有興趣,一個對戲劇有興趣。于是,我讓他們朝他們的興趣發(fā)展。
●培養(yǎng)自信積極的孩子
成長在一個期望高,只有批評沒有夸獎的環(huán)境的孩子很難得到自信。給孩子正面的回饋。讓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自信是需要逐步培養(yǎng)的,所以你可以幫助孩子做一個長期的可衡量的計劃。
二、大人說話要守信用
【支招】化解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代溝
代溝是指兩代人因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道德標準等方面的不同而帶來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的差異。“代際沖突”即由這一差異而導致的兩代人在解決問題方式、評價問題標準等方面產(chǎn)生的分歧和矛盾。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因依附性減弱,獨立性增強,從而使親子兩代人在對待事物的認識上產(chǎn)生一定的距離。由于態(tài)度的不同及意見分歧,因此出現(xiàn)了一條心理鴻溝,致使青少年認為父母不了解他們、有事寧可與同學商談,而不愿向家長訴說;甚至以不滿、頂撞、反抗、違法等方式試圖擺脫成人或社會的監(jiān)護,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堅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斷是非的標準。
某種意義上說,代溝是時代進步的標志,但也是困擾交流與溝通的難點,且容易增加形成偏見和歧視的可能性,代溝兩側(cè)的人輕則互不理解,重則抱有敵意,所以要通過種種途徑,做各種努力來跨越代溝、填平代溝。代溝是一種心理存在,良好的溝通方式可以讓代際之間曾經(jīng)斷裂的心理聯(lián)系接續(xù)起來,從而達到交流的順暢和相處的和諧。
代溝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形成代溝的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分為生理、心理、社會發(fā)展、角色差異等原因。
生理上,青少年正處在發(fā)育階段,體力和智力發(fā)展迅速,好運動、敢創(chuàng)新,但卻耐力不足;成年人的身心已發(fā)展到最高峰,對人生、社會已有全面成熟的認識,態(tài)度和觀念也已基本定性,缺少變化。
心理上,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日益增強,有獨立思考的要求,他們易沖動、易受他人影響,渴望獨立、渴望得到成人和社會的承認;恰恰相反,成年人心理上已經(jīng)完全成熟,個性也趨向穩(wěn)定,對子女寄托的希望不斷升值,他們習慣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去要求子女?,F(xiàn)在,一些子女的青春期與母親的更年期重合,處于更年期的母親們很容易情緒波動、精神緊張,再加上繁雜的工作和家庭重負,使她們成為心理負擔頗重的“易燃易爆”體。
從社會發(fā)展角度分析,兩代人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也不同。父母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能和孩子的想法相去甚遠。另外,兩代人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不同,社會觀念、社會環(huán)境、工作性質(zhì)、生活方式、人際關(guān)系等方面的變化,對上一代人沖擊較大,他們不能很快適應這個時代的發(fā)展,而正處在這個時代的青少年,能很快融入這個時代,能夠迅速接受新鮮事物,兩代人之間因此出現(xiàn)摩擦。
再者,二者之間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作為父母,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需要履行撫養(yǎng)、教育孩子的義務。他們對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聽話、有出息。而少年則處于被教育、被保護的地位,他們的要求很容易被忽視,尤其是父母的溺愛常常被他們看成枷鎖。
有一種能力叫溝通———消弭代溝,需要家長做更多努力。
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誰不想父愛母慈,兒女聽話,有出息?要想一家和樂,縮短代溝,需要家長做出更多努力,尤其是精神準備。
承認代溝:面對代溝,不要回避,要迎刃而上。生活中的代溝,其實可以不必計較,所謂青菜蘿卜,各有所愛。而思想上的代溝,需要在溝通中進行碰撞,在碰撞中取得個性的共振。兩代之間不能傷感情,不然,不但無法溝通,而且會加深隔閡。
及時溝通:交談是最好、最直接的溝通方式,父母應主動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營造交流氛圍,多與子女“以心換心”。這種交談必須建立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父母最好是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其中,切忌用封建家長式的態(tài)度,居高臨下地訓斥孩子,否則會使彼此間的距離感增強。
寬松要求:適當降低對子女的要求。對子女要求過高,會形成孩子心理上的重壓,致使孩子把家庭看成“集中營”。家長應爭取給孩子創(chuàng)造寬松和睦的環(huán)境,不能按自己的好惡和標準來評價與要求孩子。
相互尊重:不要給孩子過分的愛,而要給孩子一片“情感自留地”。青春期的少年渴望獨立,對事物具有一定的批判、評價能力,因而不愿事事聽命于大人,而喜歡批評、反抗權(quán)威與傳統(tǒng)。他們迫切需要得到父母和周圍人的尊重,承認其獨立意向和人格尊嚴。過多的保護會使孩子內(nèi)心煩躁,產(chǎn)生抵觸情緒,報復和逆反心理也會日趨嚴重。
學會接納:對待子女我們應學會在接納、容忍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學會接納對方的態(tài)度和意見。這種接納不是被動的,而是在真正弄清對方的意見和態(tài)度是否合理之后,心悅誠服地放棄自己的見解而接納對方?;蛘?,將雙方的意見取長補短,相互融合,更是一件快事。
由于涉世不深,青少年看待事物經(jīng)常抱理想主義的態(tài)度,遇挫折易于沮喪,也易受他人影響,考慮問題片面甚至憑沖動辦事,理性不足、是非界限不清。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這些變化,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角色,由“權(quán)威式”、“保姆式”的關(guān)系變成“朋友式”的關(guān)系。
求同存異:如果兩代人之間的某些差異極難協(xié)調(diào),那么父母就該求大同、存小異,理解、尊重子女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絕不可將自己偏愛的某種模式強加給對方。
與時俱進:現(xiàn)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信息瞬間萬變。青少年沒有舊觀念、舊模式,憑著對新文化的敏感、認同以及接受能力的優(yōu)勢,必然會走在父母的前面。父母應主動學習、與時俱進,力求與子女建立共同語言。有一位父親為找到孩子癡迷網(wǎng)絡的緣由,和兒子一起上網(wǎng),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樂趣?!柏澩娴母赣H”獲得兒子認同后,對兒子“寓教于玩”,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
我省著名家庭教育專家李曉凡和兒子王樹之間的故事可以借鑒。從稱謂就可以看出李老師和兒子之間的平等關(guān)系:哥們、老同志。一次,李曉凡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封寫給兒子的情書,她沒讀內(nèi)容,悄悄把它放在桌上。這是她無聲地告訴兒子:媽媽知道這事兒了。冷卻一段時間之后,兒子坐不住了,主動和媽媽談起一個女生。李老師沒有大驚小怪,反而鼓勵兒子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一場容易激化的早戀風波順利地平息下來。
盡管不乏成功個例,專家依然提醒,不要指望能徹底填平代溝。代際沖突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它是社會進步的產(chǎn)物。當然,這需要家長采用恰當方式,與孩子和睦相處、讓孩子健康成長。
三、爸爸媽媽要維護我們的自尊心
批評孩子也講兵法策略
著名教育專家關(guān)鴻羽教授指出,批評是一種負強化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結(jié)果只能是“家長出了氣、孩子不服氣”,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的確,家長通常采取的批評方式很有問題:嘮叨、生硬、嚴厲,結(jié)果越批孩子越皮,反彈力越大,越對著來、頂著干。最后搞得父母筋疲力盡,卻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
其實,批評未必要義正辭嚴,未必要話中帶刺,更不能以泄憤為目的諷刺挖苦、翻舊賬、算總賬。批評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丟棄壞毛病,養(yǎng)成好習慣。基于此,家長盡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
兵法上說,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為上上策,對孩子進行批評,也要講究兵法,“心中有劍口中無劍”是批評的最高境界。我們不妨看看下面幾種別致的批評方式——
我的柔情你會懂
有個智力超群的男孩特別不喜歡做作業(yè)。媽媽怎么說都不聽。后來媽媽跟他說:“你不寫作業(yè),媽媽就擔心你基礎打得不牢固,今后就會考不上好的大學。而媽媽老是擔心你,就特別容易變老。”這個小男孩害怕自己年輕漂亮的媽媽變老,就乖乖做起了作業(yè)。
兵法:以柔克剛
分析:孩子是頑皮的,但富有愛心,就看家長會不會調(diào)動。頑皮孩子被家長和老師批評了不知多少次,被批評麻木了,照樣我行我素。這個時候,回避直截了當?shù)呐u,調(diào)動起孩子的滿腔柔情,就可以很容易達到目的。
你怎么舍得我難過
一個淘氣的男孩經(jīng)常惹禍。母親每次都大喊大叫,甚至掄起藤條抽打他,卻收效甚微。有次他偷了商店的玩具,差點被送警察局。母親及時趕到,說服店主再給他一次機會?;丶液?,男孩料想等待自己的會是一場狂風暴雨,誰知道媽媽什么也沒說,只是讓他回自己房里去。當他無意中到廚房拿水,發(fā)現(xiàn)母親獨自一人,呆呆地坐在廚房的椅子上,滿臉的憂傷和疲憊。這一刻,他如遭雷擊。雖然沒有任何語言的指責,卻讓他一下子想起媽媽日常的操勞,撫育他的嘔心瀝血。從此以后,他痛下決心,改過自新。
兵法:此時無聲勝有聲
分析:假如孩子每天處在打罵和訓斥之中,就會變得麻木不仁,而且還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的想法:“反正我是壞孩子,那就壞下去吧。”父母的訓斥、打罵反倒筑起一堵高墻,阻斷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沒能讓孩子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想問題,卻增加了漠視和仇恨:反正你們不愛我,所以也不需要你們來管教我。
而與之相反,如果關(guān)鍵時刻用沉默代替語言,實際上是對犯錯的孩子進行無言的譴責。在這個沉默的空間里,孩子卸除了被迫自衛(wèi)的武裝,有了很大的自我感受和思考的空間,并且受到強烈刺激,迫使他回想自己的所做所為,對父母的痛心和難過產(chǎn)生深切體會。一旦他能站在父母的立場思考問題,許多沖突就可以迎刃而解。
你是我永遠的寶貝
有個小姑娘性格非常叛逆,整天跟父母對著干。媽媽什么方法都試過了,卻無法扭轉(zhuǎn)孩子的心。有一天,媽媽無意中翻出自己當年的育兒日記,那里面記錄著女兒成長的一點一滴。她拿出來給女兒念,從她出生時的喜悅,到她得病時媽媽的恐懼,以及對孩子的美好期望,全都包含在這幾本日記里。剛開始女兒還似聽非聽,漸漸入了神,漸漸眼里有了淚。終于,她忍不住撲到媽媽懷里,哭著向媽媽道歉。
兵法:讓你知道我愛你
分析:愛可以感化一切。孩子雖然叛逆,但卻不是草木,其實對父母有很深的愛。她之所以表現(xiàn)如此,是因為她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了,所以沒必要聽他們的話。當她明白了父母對她的愛有多深,她就會用百倍的愛來回報父母。
請讓我以你為驕傲
當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的校長。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學,遂將其制止,并讓他放學后到校長室。陶先生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了?!苯又置鲆粔K糖給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先生又說:“據(jù)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碧障壬焯统龅谌龎K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碧障壬帜贸龅谒膲K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jié)束了?!?br />
兵法:化干戈為玉帛
分析:當時如果換成是另一個老師,很可能是這樣處理:對這個學生進行義正辭嚴的批評,開班會,教育同學們以此為鑒,不要跟他學。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會覺得老師和校長是故意要把自己批倒批臭,讓自己抬不起頭來,于是行為更加乖張霸道,對老師和校長產(chǎn)生厭恨。
給孩子的最佳禮物—自尊
一個孩子自尊的相當部分來源于父母對他的評價,當孩子深感父母愛他又尊重他時,他的自尊便會迅速得到提升。
很多孩子知道,雖然父母是愛他們的,但未必尊重他們,比如,當孩子與客人攀談時,您可能會命令他不要“多嘴”,或者代他表達某種意思,甚至嘲笑他的“幼稚”和“愚蠢”……這些不明智的舉動無疑會極大地損傷孩子們的自尊心。
您應該帶領(lǐng)孩子多做一些“平等”的活動,讓孩子們得到這么一個信息,在大人心目中完全有他的位置;聽他們講故事,不要小看這些小事,它們正是在孩子心中筑起自尊之宮的磚塊呀!
幫助孩子學會“取長補短”:作為父母,我們的任務便是當孩子們可靠的“同盟軍”。當他們沮喪時,我們得為他們鼓氣;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我們就為他們提供克服困難的種種“工具”,其中一門“工具”就是“補償”——讓孩子不僅要看到不足之處,也要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而絕不把自己看得“一團漆黑”。
為孩子在競爭中鼓勁:當孩子在智力、體質(zhì)或外貌上“相形見絀”時,父母更應幫助他在這充滿競爭的世界中學會奮斗。任何“低能兒”得知有父母作“強大后盾”時都會勇氣倍增,不過,在鼓勵孩子勇于拼搏的同時,您也應教育他們領(lǐng)悟真正的人生價值,要他們熱愛他人、熱愛正直、熱愛真誠。
讓孩子學會嚴于律己:處罰會不會使孩子灰心喪氣?答案取決于父母處罰孩子的方式和動機。切切不要在眾人、尤其在孩子的朋友面前處罰孩子,也絕不能將處罰孩子當作給自己泄怒的手段,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到,如若完全不要紀律約束,他便沒有人尊重。
注意孩子的“課堂表現(xiàn)”:入學后,如孩子成績不理想,會有許多因素易使孩子失去自尊。這時,如有可能,可請家庭教師,也許能助孩子一臂之力。要是孩子盡了全力而成績依然不佳可別訓斥或譏笑他,原因很簡單:人人都會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時。悲劇恰恰是:仍有為數(shù)眾多的父母缺乏自知之明,非要自己天資不足的孩子成為第二個愛迪生或牛頓。
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精神”:成年人的許多能力實際上是在童年時代便培養(yǎng)起來的,因而父母該鼓勵孩子具有與年齡相適應的責任心,不能什么都由父母包辦代替。孩子長大一點了,他便喜歡“自作主張”。七歲的兒童通常都能自己穿衣服,也會鋪床、掃地。
四、爸爸媽媽要彼此謙讓,不要彼此責怪
家長要尊重孩子“游戲權(quán)”
校服上的醬油汁可能是孩子助人為樂時留下的痕跡;衣服上骯臟的泥巴也可能是他們挑戰(zhàn)大自然的勛章……而家長卻一律對這些污漬亮出“紅燈”,到底是利還是弊?前天,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舉辦少兒教育專家論壇。
專家指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游戲權(quán),包容孩子玩耍中的“適度出格”,不要因為怕臟、怕傷扼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三成孩子怕弄臟不敢玩據(jù)國際兒童游戲協(xié)會的調(diào)查顯示,在英國,33%的孩子會因為怕弄臟自己,而不參加對其身心健康有益的室外活動。而因為同樣原因而不參加室內(nèi)活動的孩子比例更是高達72%。同時,62%的家長擔心,如果自己孩子臟臟的,他人會認為是家長做得“不稱職”。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也指出,有些家長怕孩子搞臟衣服,怕外界活動會傷害孩子,而更愿意把孩子“關(guān)”在家里,讓電視、電腦做孩子的保姆。
家長要包容“適度出格”
與會專家表示,其實,污漬的背后可能蘊藏著許多美好的故事。比如有的孩子太淘氣,家長一眼沒看牢,他就把媽媽的化妝品和美術(shù)課上的顏料混在一起,抹在自己的臉上衣服上,說要扮“精靈王子”。華師大學前教育系教授王振宇教授指出,這樣的“胡鬧”孩子,其實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意并敢于嘗試的人才,如果家長因為怕臟怕傷而給孩子設定諸多限制,而采取斷然阻止和粗暴批評,就會挫傷孩子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該持包容之心,包容玩耍中的適度出格!”市社科院青少所副所長孫抱弘指出,游戲是保證兒童心理健康必需的營養(yǎng),孩子一派“胡鬧”里正藏著他們無比珍貴的天賦———想像力。
不妨把廚房變實驗室孫教授說,最近自己在日本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每天早上,總有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在一些沒有專門修整過的綠地上來回行走。原來,日本的學校規(guī)定,每周學生必須到野外,特別是沒有平整過的草地上行走一至兩個小時。而在我們國家,對于學校來說,是書本主義,分數(shù)第一;對家庭來講,是過度保護,考試第一,活動總得讓道于分數(shù)?!耙路诌@么臟了,你又上哪瘋?cè)チ?!”不少家長看到孩子身上的污漬,總是這樣責問道,而盧勤回憶說,小時候的她酷愛畫畫,經(jīng)常把自己弄成個“大花貓”,而媽媽從未因此責怪過自己,總是第一眼就看她的畫,夸她畫得好。
正是因為媽媽這樣的鼓勵,直到現(xiàn)在,她還保留著繪畫的興趣,反而,從小也酷愛舞蹈的她,就是因為老師的一句“腿都不直,還跳什么舞?。 ?,從此,干脆放棄了舞蹈。專家建議,如果孩子對探索自然感興趣,家長不妨和他一起把廚房變成實驗室,帶著他做油鹽醬醋“攪和”的實驗,或提供各種顏料,讓他混合觀察變化,并提供豐富的科普讀物。
五、我們的小朋友來做客時要表示歡迎
孩子交友 家長干涉莫太多
家長應先鼓勵孩子大膽交朋友。其次,要多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比如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里玩,在玩的過程中家長要盡量地回避,讓孩子自己唱主角。如果家長的指導和干涉過多,會讓孩子處于被動。
■兒子苦無志趣相投人
一位媽媽:兒子讀初二,平常喜歡打打籃球,搞搞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班上的同學喜歡說歌星談球星,他覺得很虛緲,難以跟同學融合成團。找不到興趣相投的朋友,就老想找小學的同學玩。
韓秀珍:現(xiàn)在喜歡科學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孩子并不多,這種愛好不錯,但也讓孩子在交際圈中顯得孤立。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參加區(qū)里的科技競賽,在賽場上找到有共同愛好的朋友;經(jīng)常查看一些科技類網(wǎng)站或科技論壇,在那上面尋找知音等等。
專家支招 中學生交友五注意
中小學生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韓秀珍老師建議青少年朋友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不要處處以自我為中心
有交往障礙的孩子都愛以自我為中心,沿襲著在家當“小皇帝”、“小公主”的習慣,希望周圍的人都讓著自己。這種交往方式最易導致孤立。
■要友誼也要有原則
維護友誼,不等于遷就對方。必須堅持原則,給予他人真心的批評和建議,建立起真正互幫互助的和諧人際關(guān)系。
■尊重別人的價值觀
尊重對方的價值觀,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學會換位思考
當觀點不一致時,應多想想對方,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切記不可粗魯頂撞,對同學的缺點也要給予寬容、理解。
■交往方式要及時調(diào)整
對中學生來說,對新的人際關(guān)系的適應要遠比對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困難。有的同學只跟自己喜歡的人交往,對看不慣的同學根本不理會,這種交往方式不是很好,易造成交往障礙。因此,學會調(diào)整交往方式,于人于己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六、家庭里要有適當?shù)奈膴驶顒?,爸爸媽媽要和我們一起?br />
親子游戲可啟發(fā)孩子智慧
“游戲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是孩子獲取經(jīng)驗、發(fā)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發(fā)性、創(chuàng)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險及對未來處事的象征。許多父母常把學習和游戲截然劃分開來,因此斷送了孩子學習的興趣,使得孩子視學習為畏途,實在可惜。
啟發(fā)孩子智慧的游戲有很多種,以下介紹幾種家庭中可常用的親子動腦活動:
1.猜謎游戲猜謎對孩子不但有興趣,還能激發(fā)其推理及想像力,我們可以用“千根線、萬根線,掉到水里就不見”猜“雨”這種方式;也可以用孩子喜歡的東西給一些線索,讓孩子提出題目、推想答案;還可以用“比手劃腳”的方式讓孩子作答。
2.扮演游戲例如讓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勵孩子應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歡的“角色”。父母親可以提供一些線索,如給他一架飛機,假想他在空中飛行有啥遭遇;給他個玩具金剛,讓他跟金剛對話;給他一些醫(yī)生的玩具,讓他扮演醫(yī)生看病的情形……
3.接龍游戲很多游戲可以用“接龍”的方式,如“文字接龍”:上班→班長→長大→……“繪畫接龍”:一個主題大家接力畫;“數(shù)字接龍”:1→3→5……“故事接龍”:從前有一個獵人……“動物接龍”:四只腳的如獅子→老虎→大象……空中的如老鷹→鴿子……
4.字詞游戲讓孩子說出“同韻、音、部首、聲調(diào)、筆畫的字詞”、“字頭、尾相同的字詞”、“用圖畫寫字”、“用3個字詞說(寫)出不同的句子”,提供一些字詞,如“火”字,讓孩子自由聯(lián)想,或說出可以用哪些字詞來替代……
5.觀察游戲讓孩子觀察樹苗的成長,或甘薯發(fā)芽,以了解造物的奧妙;由觀察影子的變化,學習科學概念;由觀察人類的表情,而能察言觀色、善解人意;甚至參觀各種展覽、表演、戶外郊游……等都是很好的觀察活動。
除上述游戲外,尚有很多游戲如繪畫、科學、概念、音樂、黏土、雕刻等都可以在平時使用,以激發(fā)孩子的智慧;在輔導孩子游戲時,宜注意個別與團體游戲的兼顧,以培養(yǎng)孩子社交及合作遵守團體規(guī)范的行為。
七、爸爸媽媽言行不對時,要接受我們的批評
八、對我們少發(fā)一點脾氣,多一點笑臉
(摘自“搜狐教育頻道”)
家庭教育格言輯錄(一) 001 良好的個性勝于卓越的才智
002 嬰兒的情緒,是認識世界的反映
003 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來修剪
004 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研究、探索的對象
005 幼兒的學習是全方位的,并不局限于讀寫算和各種技藝
006 教育上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后,都會摧殘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育
007 任何行業(yè)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對它產(chǎn)生興趣,幼兒學習更是如此
008 教育必須從心理上探索兒童的興趣和習慣開始
009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
010 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特別是幼兒的影響最大
011 激發(fā)幼兒的求知和學習的欲望,遠比教會有限的知識有意義得多
012 父母要逐漸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并由此樹立孩子的信心
013 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變成一種游戲的
014 一個人的成功=20%IQ(智商)+80%EQ(情商)
015 母愛是人世間最神圣的感情,應為這種感情最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
016 孩子在幼兒期,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導
017 只要教師和家長協(xié)調(diào)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018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獨立的意識
019 在達到理智的年齡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觀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020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
家庭教育格言輯錄(二) 021 教育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022 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
023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
024 孩子的理性是不斷成長的,不要喂養(yǎng)他們,而要引導他們
025 只要家長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jié)都可以用來教育孩子
026 在生活中學習,是幼兒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027 性格塑造始于嬰兒時期
028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該送他“出海經(jīng)風浪”
029 想象與現(xiàn)實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從中受到教育
030 適時引導孩子講故事,這是保持他們思想活躍的絕妙方法
031 結(jié)合童話寓意,引導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單純說理要深刻
032 簡單、凝練的童話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道理
033 豐富的想象力比書本知識更重要
034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東西跟人一樣,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035 運動貴有恒,飲食貴有節(jié)
036 孩子自己動手制作小玩具,雖然粗糙,但遠比得來現(xiàn)成的精美玩具快樂
037 沒有體諒和信任,便沒有友誼
038 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
039 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所學校
040 教育幼兒除了要有耐心之外,還要講究方法和技巧
041 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類語言,需要父母用心去發(fā)現(xiàn)和體會
042 育兒過程有艱辛,也有歡樂
043 沒有一個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沒有一個敵人能比得上疾病
044 對癥下藥方可治愈疾病
045 家庭教育的任務,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學習
家庭教育格言輯錄(三) ◆做父母的對于子女的早年教育決不是一種無效勞動。雖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處于沉睡狀態(tài),沒有見到效應;但是,到后來終有一天,會看見大有好處的。
——丹尼爾。笛福
◆父母之間道德高尚的愛情是孩子們健康的、生氣勃勃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保證。 ——蘇霍姆林斯基
◆做母親的無論怎樣忙,她必須找時間教養(yǎng)孩子,即使影響了自己的休息或者家務操勞。 ——馬霍娃
◆家庭是學習舉止禮貌的好場所。如果你的孩子成人后有良好的舉止,這會使他們的生活更加愜意舒適。
——索菲婭。羅蘭
◆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優(yōu)美,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yǎng)的堅強、正直。
——德萊塞
◆在我看來,鼓勵孩子的真正意義在于父母對孩子的寬容,而這種寬容的直接表現(xiàn)就是多給孩子一次機會。在我們周圍,不是很多人在抱怨自己沒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嗎?既然成年人需要機會,那么孩子也一定需要。
——網(wǎng)友
推薦書目
1.《做最好的自己》 李開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