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坎文摘》第29期]謹防教師子女教育的誤區(qū)
作者/來源: 楊彩云(山東政協(xié)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發(fā)表: 2010-12-25 22:23:15 瀏覽: 7258 次
一般看來,身為教師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應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然而現實中教師教育不好自己子女的現象卻屢見不鮮。這值得每一位作教師的家長好好思考。究其原因,除教師子女自身及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外,教師家長自身對子女教育思想上不經意的失誤,也是造成教師對子女教育失敗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通過觀察了解,教師在教育自己子女時容易步入以下幾個誤區(qū):
一、輕視型。這主要表現在中高層次的教師對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的一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勢。這種思想傾向,一方面使較高層次的教師自恃站在教育的更高點上,忽視了子女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習。另一方面他們對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容易表露出一種漠視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一旦被自己的子女感受到,就會直接導致孩子對自己老師所授知識、所講道理持懷疑態(tài)度。大量的調查數據表明,中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自制力最差的時期,倘在這一階段的校園生活中沒有一定權威的信仰支持,極容易形成不良學習、生活習慣,甚至偏離人生的正確方向。一些教師在子女早期教育失敗后即使作出再大的努力往往也無力回天??梢姡處煂ψ约鹤优缙诮逃闹匾曇约皩A教育時期子女教師的充分尊重是非常必要的。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必須喚醒國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的教育。”作為教師,更應明白這一點。
二、挑剔型。由于教師對本行業(yè)較為熟悉,對自己子女的教育百般挑剔,尤其是一些在教育界思想前衛(wèi)、略有成績的教師更容易對自己子女的教師吹毛求疵。這種挑剔如果發(fā)生在同子女的言談之中,則容易使不夠成熟的孩子不自覺地對老師產生懷疑和抵觸情緒,最終削減自己孩子在校學習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情。
三、超前型。有些父母想急于嘗試一些新的做法,經常會作出不切實際拔苗助長的事情。這種做法雖然短時間內可能出現一些好的效果,也許還可以滿足一陣虛榮心,殊不知這種不顧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行為最終會造成教育不當甚至釀造出苦果。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中國以前有一個很不好的觀念,把小孩看成小大人,以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歲的小孩就要他讀《大學》、《中庸》?!边@種情況發(fā)生在教師家長身上的可能性最大。任何拔苗助長的行為都會違背兒童的天性,最終只會事與愿違。
四、照顧型。不少教師看到自己孩子的老師曾是自己的學生,就萌生了得到照顧的想法。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學業(yè)輔導,或是派個班干部的頭銜,在有些家長看來都是輕而易舉理所當然的事情,殊不知這些好心的照顧起到的卻是適得其反的效果:由于老師的無形照顧使學生產生了優(yōu)越感,容易掩蓋缺點和不足;由于老師的特殊照顧使孩子產生依賴性,一旦脫離這個環(huán)境就會因“失寵”而導致心理失衡。孩子是天真爛漫的,他們最懂得也最需要平等,任何的特殊對待都不會產生好的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五、職業(yè)病型。身為教師的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極容易受教師角色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不分場合地以教師的身份和口吻教訓自己的孩子,結果只會讓孩子覺得缺乏感情而產生逆反心理,導致教育的失效甚至失敗?,F代社會越來越表現為價值取向的多元復雜性,對自己子女的言談舉止毫無區(qū)分地一律以教師的視角進行評判本身就不科學,加之在孩子的眼里他們更看重的是那一份親情,作為教師的父母如果忽略了這一點極容易導致情感的疏離和教育的失效。還有的教師由于工作的忙碌無暇顧及家庭,有時甚至讓他們的子女覺得自己的父母愛學生勝過了愛自己,這種奉獻精神當然可佳,但這對自己子女的教育肯定是不利的。
總之,作為教師的父母教育子女,是教育大范疇中一個較為特殊的領域,最熟悉的往往容易成為最陌生的,正是由于教師對自己子女、對教育愛得太深,也極容易導致對自己子女傷得最深。作為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應努力爭取避免不經意之間產生的上述不良傾向,從而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職業(yè)優(yōu)勢,揚長避短,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一、教師角色的轉換問題
作為教師,存在著多種角色,在學校是一名教師,在家庭是一位父母,在社會是一名公民。但是由于教師特殊的職業(yè),一般說來,其角色轉換比較困難,因為教師這種職業(yè)在學生中最具有權威性,所以,在家里也經常是以權威的角色出現,對待子女也經常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性,這樣,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著一種不平等的教育狀況,教師子女在學校受老師的管理,在家中依然和學校一樣受著父母的管理,容易形成一種逆反心理。
二、目標期待意識過高
教師接觸的學生最多,各種各樣的學生對教師的心理影響很大,尤其是班級中成績好的學生,每個班級總會有一些智力水平很高的學生,他們只要教師稍加點撥,就能夠理解教師的意圖,這些學生是教師最喜愛的學生,因而,我們的教師總是將自己的子女同那些智力水平高的學生相比較,要求自己的子女也能夠和他們一樣,但往往事與愿違,所以教師在自己子女的教育上經常有一種失落感,而期待越高,越有失落感,所以在這樣的心理的教育下,對子女的教育是很難成功的。
三、教師的工作壓力太重
目前在應試教育的強大壓力下,教師的心理壓力太重。從早晨天剛亮一直忙到學生睡覺還要到學生宿舍維持紀律,除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和輔導外,還有著巨大的無形的分數壓力。一天干下來腰酸背疼,幾乎沒有什么時間忙于自己的子女,更別說什么學習和品德的教育了。而且,即使能夠擠出一點時間來關心子女,由于平時的工作太累,工作時沒有什么好心情,所以就會在子女身上泄憤。
四、教師子女的教育環(huán)境問題
作為教師子女,生活在學校的教師圈子,首先對教師非常熟悉,平時有的教師經常和教師子女開玩笑,所以,教師的子女一般不怕教師,即使在課堂上,他們所面對的教師依然是一位好朋友,所以課堂的學習效率往往不高,作業(yè)如果不做,一般說來也很少受到批評,其次,作為任課教師,如果班級中有同校教師的子女,他們在犯錯誤時,因為顧及同事的面子,往往是不加以批評。最后,由于教師整天忙于學生的學習,顧及不到自己的子女,所以有不少教師子女對教師的觀感并不是很好的,他們的理想很多不是想做教師。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長大的教師子女,經常會發(fā)生各種偏差。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我想應該值得我們同行們的深思。
一、良好的習慣是從小養(yǎng)成的
不少教師的子女學習和生活的習慣并不是很好的,要知道,一種習慣的形成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長期養(yǎng)成的。所以,作為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應該多關心自己的子女的學習和思想情況,經常和他們交流,經常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尤其是在子女初中時,是一個生理和心理變化最快的時期,而這時也是我們教師正年富力強的時期,所以在忙于工作的同時,更需要我們關心自己的子女。
二、給子女一個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
教師子女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受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影響,所以,作為教師必須給自己的子女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從教育的環(huán)境角度來說,學校應該是最好的環(huán)境,但是,作為教師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自己的子女正確對待同校的教師的問題,因為教師子女對教師的認識有時存在著偏差,認為同校的教師和自己的父母是好朋友,不會對自己有過分的批評和過分的要求,因而在學校里從來不怕教師,甚至不聽教師的話,在這一方面,我們要多加教育。
三、學會角色的及時轉換
教師可能是目前我國最辛苦的職業(yè)之一,除了正常的上班外,還有很大的心理壓力,面對著巨大的壓力,教師的心理需要調整,但這種調整不應該在子女身上進行,教師在班級,在學校應該是一位教師,但在家庭應該是一個好的父親母親,回到家庭后,我們應該及時地進行角色轉換,將工作的壓力放下來,在對待子女的教育上,不能用課堂上的口吻,更不能動不動就對自己的子女拳腳相加。
四、以平常心態(tài)對待子女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父母的心愿,但是,我們對待自己的子女應該承認他們目前的現實,對他們的期望值不能太高,要知道,一個班級中四五十位學生中才有一個各方面都表現好的學生,而我們的子女只有一個,所以,不能給子女過多的學習壓力,也不能將自己的子女和班級中的最好的學生相比較,因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所以,我們用一顆正常的心態(tài)去對待自己的子女,在孩子成績下降后,不能有過多的指責,而應該更多地幫助他找出原因,幫助他們掌握解題的方法。
據一項社會調查,教師子女的成才率要低于其他行業(yè),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孩子自小的優(yōu)越感造成經受挫折能力差,在中小學,父母是老師的孩子在伙伴們眼里還是令人羨慕的。2.家長的要求嚴格,正面教導過多,造成孩子懼怕過失,循規(guī)蹈矩的多,缺乏開拓意識。3.身為教師,也就注定了奉獻,走過一段社會之路,往往四顧茫然,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壓力過大,結果適得其反。
(《教師博覽》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