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坎文摘》第32期]"同課異構"是提高教學求異能力的好方法
作者/來源: 山西晉城一中 陳鐵補 發(fā)表: 2011-04-08 22:48:17 瀏覽: 8647 次
2007年12月9日,長治六中和靜海一中聯(lián)合進行了“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聽了三位數學教師的課,感慨頗多。此前,我曾走訪過不少學校,這些學校的教學研究大都拘限于“同中求優(yōu)”,而津晉兩校的“同課異構”則是“同中求異”,這本身就是一種改革,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就是一種進步。三位數學教師的方法各異而又能殊途同歸的做法,給人別開洞天、耳目一新之感,不失為一種提高教學求異能力的好方法。
“同課異構”教學法便于打破教學的思維定勢,用新的思維方法去思考和解決教改中的問題。牛頓當年看見蘋果落在地上,打破思維定勢,去思考,研究,實驗,從而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課堂教學改革,也必須打破思維定勢,才能有所發(fā)現,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巴n異構”教學法的價值在于“異構”,“異構”就須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首先就要有新思路。因而,“同課異構”教學的研究與實驗有益于拓寬教師的創(chuàng)新思路。
隨著“異構”教學方法的增多,教師之間就可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因為任何具有個體特色的教學藝術,都是有遺憾的藝術,都有其不足的一面。蘇東坡有詩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琴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碧K學士的這首詩揭示了天下事的完成都有賴于各方面的配合這樣一個深刻的哲理。僅就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個體行為,但如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具有“指”和“琴”的功能,就可能奏出優(yōu)美而和諧的教改樂章。顯然,“同課異構”教學法的研究與實驗可以起到其它研究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位數學教師的課,教學內容均為等差數列,但教學思路和方法各不相同。天津靜海一中王雨池老師采用的是問題解決法。其教學結構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學生猜想——教師點拔——合作探究——得出正確結論。長治六中吉郭慶老師采用的是觀察探究式教學法。其教學結構是:觀察事例——師生互辯——概括結論——練習鞏固。長治六中張艷燕老師則采用了主題演繹式教學法,其課堂教學結構是:確定目標——事例分析——概括規(guī)律——照應目標。我認為,這種“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是一次具有突破性、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實驗,它與數學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高度一致。因為,數學教學除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外,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求異思維能力也是其教學目標之一。津晉兩校教師在這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首先使自己具備了這種能力,并在課堂教學中多角度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長期堅持,無疑會提高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總之,“同課異構”是一種提高教與學能力的好方法,具有普遍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