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色无码大片在线观看免费,天天摸天天摸色综合舒服网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_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亚洲202

《習坎文摘》2009年第5期(總第23期)
發(fā)表: 2010-08-17 23:33:05    瀏覽: 7412 次
本期主題:關注有效教學(二)

導 讀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新課程的挑戰(zhàn),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zhì)量,推動學??沙掷m(xù)發(fā)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我們完成了《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學有效性》的課題開題報告。2009年4月13日,課題專家組成員蒞臨我校,對課題進行了論證,與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反復的商討,與我校教師面對面交流,之后,課題首席專家郭元祥博導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報告。郭教授主要談到了“新課程下的有效教學”,他對教學有效性的內(nèi)涵、影響課堂教學的因子、有效教學的兩個前提和教學活動系統(tǒng)進行了解讀,其理論深入淺出,其實例入木三分,我們對其演講進行了整理,相信對教師們更新教學觀念大有裨益。

  此外,本期文摘還選用了近期《中國教育報》的兩個討論話題的相關文章。一是“面對課堂的深度與寬度,我們何去何從?”二是“教師‘定時限講’是枷鎖還是指路燈?”這兩個話題可以說都是關系到有效教學的實際操作,關乎到教師的廣博閱讀量、高超的教學技藝和科學的教學理念,指向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希望老師們細細體會,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形成自己的成熟有效的教學風格。

鄧北平
2009年4月17日




目 錄


  1、新課程下的有效教學…………………………………………郭元祥(陳雄整理)

  2、課堂密碼:面對課堂的深度與寬度,我們何去何從?

  3、教師“定時限講”是枷鎖還是指路燈?


新課程下的有效教學


  郭元祥(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尊敬的鄧校長、王校長,王院長、曹所長,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來到沙市中學 ,今天是我第二次來到沙市中學,第一次是我在讀本科的時候,1984年,到沙市來做調(diào)研,那時我是學生,調(diào)研的是中小學課程教材的問題與經(jīng)驗。在我心目中,沙市中學是在省內(nèi)乃至全國都有影響的一所中學。這么多年的發(fā)展沙市中學在辦學特色、教育質(zhì)量,包括新近幾年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應該說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積淀了習坎這樣一種學校傳統(tǒng)和文化。沙市中學這次緊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以及教學研究,我也一直非常關注中小學教育改革,也一直在中小學和大家一起做一些課題。我想首先感謝鄧校長、王校長和各位為我提供這次和大家一起研討交流以及后續(xù)學習的機會。

  這個課題是個很有意義的課題,它把握住了當前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問題,一個是教學效率問題。教學有效性問題,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來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如何真正的來變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教育質(zhì)量,這應該是我們理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湖北省馬上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這個在全國應該是擺尾的。前不久在教育廳參加一個會議,也是關于湖北省新課程準備的研討工作,在會議上教育廳的領導也表態(tài)說,我們雖然是后進的,但我們要做先進,我們是后加入新課程的,但從研究、從推進上來講,我們不要成為后進者。如果真正站在新課程背景下來促進學校發(fā)展,來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確我們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有效教學其實只是課程改革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它不是個新概念,在上世紀70年代就提出來了,有效教學是相對于教學的低效,教學的無效,甚至教學的反效提出來的。有效是個相對概念,任何教育都是有效的,只不過他的效率產(chǎn)生效果的多少、大小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有效教學是個相對概念。我們在座各位老師,你們這么多年辛勤耕耘在一線,在課堂傳播知識,傳播文化,傳播思想,本身就是在實踐著有效的理念,有效的教育,但針對當前整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的背景,有效的標準、有效的要求,應該說都在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尤其是在以課程教學為核心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出現(xiàn)一系列新的變化的情況下,有效的標準也是在變化的。

  一、有效教學及其影響因子

 ?。ㄒ唬┱n堂教學的有效性

  1.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程度,或?qū)W生發(fā)展的影響力,是評判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的一種指標。包括時間指標、結(jié)構(gòu)指標和定性指標等。有效其實是個相對概念,它是指目標達成程度,或者說教學對學生發(fā)生的影響力。

  2.有效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理念和教學管理技術(shù)。有效教學要有有效的管理作支撐,有效教學或者教學的有效性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有效教學要有整套教學策略。我們沙市中學老師們這么多年所做的探索研究,包括說題、說課,我覺得都是有效教學的一些探索和實踐。

  3.從教學評價的角度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涉及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與教學結(jié)果之間關系的明確程度。教學質(zhì)量是以結(jié)果的形式呈現(xiàn)的,但卻是在過程中實現(xiàn)的?!坝行浴狈治?,是一種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的技術(shù)。因為從教學過程來講,有效教學其實更多的是一個目標、過程、結(jié)果三者關系的一個度。這個度反映的是預設的目標、過程的目標和達成的目標三者之間的關系。從理論上講,這三者的關系越明確、越清晰,那么我們可以說,他的有效性就越強;如果三者的關系不明確或者模糊,可以說教學有效性是低的。

  預設的目標是指什么?首先它不是指我們老師的備課,而是指整個學校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師的一節(jié)課、一個單元、一個學期和一個學段的教學目標的設計,目標要清晰。有效教學指的是目標是有效的,目標不清晰,目標不完整,目標不明確,有效教學沒有起點。所以有效教學和教學有效性指的是起點明確。我們在座的各位老師,你們一個學期教完了,之后關上書本,腦海里還有多少預設的目標?在我們過程實施中、在一個學期一個學段之后,哪些達成了?哪些沒達成?預設目標起了多大的作用?我不知道我們的教務處,我們的教科處,我們教研組的組長,你高一的語文、高一的數(shù)學,你這個學期有哪些具體的知識點、哪些能力點、哪些分析問題解決的思路、思維方式要傳遞給學生,要對學生進行培育、進行培養(yǎng)、進行訓練、進行培訓,這些問題是不是都很體系化的?我希望我們的學校一定要做這樣一個東西,要做學科教育的目標體系的設計、做校本的開發(fā),只有這些東西才是學校自己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過程的目標就是我們所說的每節(jié)課。這些年我們提出來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向課堂要質(zhì)量,其實這句話背后隱含的意思是教學過程要講求效率。過程目標的達成、教學過程是充滿變數(shù)的、充滿變化的、充滿魅力的。真正的魅力在過程當中,但是你認為的過程僅僅是個知識的傳遞過程嗎?僅僅是個訓練的過程嗎?這都可能有局限性。所以真正有效的教學,過程一定是深刻的,過程一定是豐富的,過程一定是拓展的,過程一定是活躍的,過程一定是以豐富的資源為基礎的。只有這樣才有爭執(zhí)的部分,有效教學不是對預設目標的篩減,而是對預設目標的爭執(zhí),這才是有效的教學。

  第三個過程的目標就是要達成目標實際的結(jié)果。一個學期完了,我們每個老師對我們自己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問題解決、思維方式等各個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做學生學業(yè)品質(zhì)和學業(yè)成就的檢測。高中三年,要做六次檢測,包括學科學業(yè)成就檢測,學科學習品質(zhì)檢測。這都是后面我們要做的工作。我們要探討有效教學的問題,可能要研究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

 ?。ǘ┯绊懡虒W有效性和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因素

  (1)課堂教學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解釋率

  一般來講,影響學生學業(yè)成績和教學有效性因素是很多的,不止局限在課堂上。世界經(jīng)濟貿(mào)易合作組織(OECD)的96個國家,有大部分國家參加了“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研究,也就是PISA測驗。這是一個國際學生學業(yè)成就評價項目,對閱讀、寫作、數(shù)學、科學四個領域進行全球統(tǒng)考,把試卷翻譯成各個母語來進行測試。這個測試的結(jié)果分析表明課堂教學在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因子中是很低的。它是學生學業(yè)成就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也是有相對作用的。PISA測驗結(jié)果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課堂教學的過程45分鐘,只能平均起36%的作用,還有64%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在歐洲中部的一些國家,像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課堂教學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因子是60%,這是最大化的。我們國家教育部課程發(fā)展中心通過應用模擬PISA測驗建立的學生學習質(zhì)量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檢測表明,我國中小學生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方面的學習成績上,學校的解釋率為0.4,所以在提高學生學業(yè)成就,提高教學質(zhì)量方面,影響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不止是那課堂45分鐘。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子

  從教學的角度來講,影響教學效果、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原因是很多的。我研究了一下,從課堂教學,從學校這個角度來講主要是這些因素:教師的教學理念、學生狀態(tài)、教學方式、師生關系、教學結(jié)構(gòu)、教學資源和管理評價。這些因素之中最核心、起關鍵作用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們學校提出把教學理念作為一個課題之一來研究討論,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導我們的老師們建立一個自己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一個很具體的問題,比如說語文老師你怎么看待語文,你對語文的理解到什么程度,你的語文教學就會自覺不自覺的達到什么程度。我做過調(diào)研,抽樣了300個小學、初中、高中的語文教師,大家對語文的理解不一樣。老師的教學基本上受到其教學理念的影響。第一種理解,認為語文就是教語言和文字,我認為這是最狹隘的一種理解。他們的教學基本就停留在文本符號的理解之上、語言知識的教學之上,是基于語言學在教語文。第二種理解,語文就是語言加文學,境界高了一些,拓展了一點。第三種理解,語文即文化,這是最高境界的理解。只有把語文當作文化來看待,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科學性、思想性才能做到,教學才會有寬闊的視野,語文才會真正成為百科之母。

  數(shù)學教師也是這樣,你怎么樣看待數(shù)學?數(shù)學課程是什么?數(shù)學知識是什么?第一,數(shù)學首先是文化學,數(shù)學知識首先是文化知識。四大古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兩河文明、黃河文明都是古代數(shù)學高度發(fā)達的地方。為什么是數(shù)學最發(fā)達的地方呢?這些地方恰恰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又是人類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這不是巧合,這表明數(shù)學已經(jīng)跨越了一個單一的知識和學科的概念,成為人類文明進程中一個重要的力量。把數(shù)學作為文化理解來教學,那么就不止只重視概念的教學,更重要的是數(shù)學思維、數(shù)學思想。我不知道我們的數(shù)學老師在你的教學中培育了學生的哪些數(shù)學思想,滲入了哪些數(shù)學文化,這個是需要反思的。你的理解到什么高度,你的教學就達到什么高度,第二,數(shù)學是美學。數(shù)學是美學知識,數(shù)學是用最形式化的語言解釋萬事萬物美的基本尺度。對稱、排列組合、黃金分割點,它讓學生感覺到數(shù)學的美妙。最后,數(shù)學才是一門邏輯思維學科,才是一門工具學科,才是一門基礎學科。所以在形成你的教學理念時,有個基本問題要重新去解釋。

  上午和一個老師在討論政治教學的問題。在中學政治理論課程當中,政治是一門最放大的學科,它不像物理、化學、地理、歷史學科那樣有個完整的體系,它融合了幾大學科——哲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文化學、法學,是一個最為綜合性的學科。所以我們老師要對每個學科有個自己基本的理解。教學理念不止是我們對教學的看法,而對知識的看法、對知識的理解、對學科的理解、對學科價值的理解、對教學過程的理解、對資源的理解,這是最核心的。真的希望老師們在對新的課題研究當中,不斷地去思考,不斷地去總結(jié),不斷地去反思,從而逐步清晰自己對教學的理解,對基本問題的看法,在明確理念指導下進行教學。名師的成長、特級教師的成長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子中,第二個就是教學方式。這么多年來我們的教學在教學方式上分析不夠、豐富性不夠、深刻性不夠,講授和訓練成為兩種最主導的方法。新課程強調(diào)探究體驗,并不是說要接受教學,排斥訓練,而是要求有整合的思路、整合的方法來處理學習方式的問題。有效教學必須要做到學習方式的有效,用任何一種方法來教學,都要保證方法的有效性。

  還有師生關系以及教學資源,這也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子。目前從高中新課程推行來講,它對學校、教師的挑戰(zhàn)之一就是教師要有課程意識、資源意識。所以我建議學校要建立一個課程中心或者叫資源中心,要有課程處或叫資源處,或者賦予教務處和教科處新的功能,要做一些教學資源的補充和拓展,這也是高中新課程本身設置的特點所決定的。課堂教學有效性還要多研究學生,有效教學關鍵是在對學生的研究上。

  影響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因素很多,從學生角度來講,可以分成四個維度。第一是學習方法系統(tǒng),每一門課程都有它獨特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語文有閱讀、寫作。寫作教學一直被認為是難點,學生也最怕寫作文,為什么?我們要去研究。正如鄧校長剛所講的,要學會表達,作文就是表達。什么叫寫作?寫作即觀察,觀察自我、社會、生活,沒有觀察就沒有寫作。寫作即生活體驗的反思,寫作即表達,寫作即重寫。重寫即改變舊的觀念,重新進行寫作。高中的語文教材有兩個核心點是一定要關注的,一個是價值觀教學問題。每一個單元它都是有主題的,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母親》,這些文章組合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一個親情單元,這個單元如何來教?這里應該有一個獨特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所以語文的教學一定要拓展,要引導學生去體驗自然,體驗社會,反思自我。第二是學習動力系統(tǒng),第三是學習能力系統(tǒng),第四是心理品質(zhì)系統(tǒng)。這就是四維學習理論,把這每一個維度做好了,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不愁上不去。我們在教學的細節(jié)上還做得不夠,要研究教學有效性,要深入到教學的細節(jié)。既要想理念的大問題,又要關注到具體細節(jié)。比如如何實現(xiàn)習題訓練細化?我們?nèi)械睦蠋熣谶M行“說題”的活動,這是個很好的舉措。

  二、有效教學的兩個前提

  (一)建立教育立場下的知識觀

  要實施有效教學,有兩個基本前提必須建立起來。第一,建立教育立場下的知識觀,即站在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和課程的角度,來重新理解我們所傳遞的知識的性質(zhì),來理解學科知識的性質(zhì)。

  1.哲學視野中的“知識”在進入教育活動之前,是作為“公共知識(public knowledge)”并以符號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具有了“個人知識(individual knowledge)”的意義,它才能真正由符號知識轉(zhuǎn)換成“教育中的知識”。教育的過程便是一個對“公共知識”進行轉(zhuǎn)換、生成個人意義的過程。喪失了個人意義或?qū)W生發(fā)展意義的任何知識教學,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在本質(zhì)上都是“灌輸”。

  語文知識是什么知識?物理知識是什么知識?數(shù)學知識是什么知識?其實都要重新去解釋。每一學科的知識對每一個人來講,都是外在的、公共的符號,叫公共知識。教育和教學的意義就在將公共知識轉(zhuǎn)變成個人知識。我們現(xiàn)在很多學科是需要意義轉(zhuǎn)換的,特別是一些人文學科的課程,語文、歷史、政治,地理、英語。物理、化學、數(shù)學需要思維方式的轉(zhuǎn)換,將學科內(nèi)在邏輯結(jié)構(gòu)轉(zhuǎn)換成學生思維方式。這個轉(zhuǎn)換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質(zhì)量。所以我們課堂教學要研究什么?就要研究如何把公共知識轉(zhuǎn)換成學生的個人知識、個人的理解、個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怎么去轉(zhuǎn)化?我們要運用知識樹。政治課是最缺乏邏輯性的一門課程,從歷年高考成績分析來看,政治的均分一直都是排在后面。為什么連數(shù)學的均分都趕不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學科的意識傾向性、泛學科化所決定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之中如何認識學科的特點,將公共知識轉(zhuǎn)變成學生個人的理解,要有畫知識樹、結(jié)構(gòu)教學理念的實施。

  2.在教育活動中,真正的知識不是一種“事實存在”,不能作為“展品”直接展示在學生面前,而是基于師生的合作而產(chǎn)生的新的意義系統(tǒng)。

  在教學活動之中,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是基于師生之間的講授、探究、體驗、反思等各種活動方式產(chǎn)生新的意義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應該是知識性質(zhì)的轉(zhuǎn)變。將公共知識轉(zhuǎn)變成個人知識。個人知識是什么?是一個新的意義系統(tǒng),是理解來的,是進入知識結(jié)構(gòu)的,是建立起了新的思維方式的,是重建了學生觀念體系的一種知識。這是教育過程中的知識。如果我們把一切的知識僅僅看作是符號來理解,那這就沒有真正成為教育過程中的知識。

  3.知識對人的發(fā)展提供了什么

  一切的學科知識在成為學生個人的理解之前,它給學生提供的是什么?它只能告訴學生世界是什么,事物是什么樣子,歷史事件是什么樣的,但它不能告訴學生我們該怎樣去看待它,我們怎樣去進入這個世界。湖北省的高考語文連續(xù)8年的大作文題,我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基本都是在考核學生的觀點,譬如誠信、感情親疏決定認知、出與入、舉手投足之間等等,我把這類作文題取了個名字,叫價值觀主題作文。它主要考兩個方面:第一是學生對問題的看法,這是考觀點,第二是思維方式、生活體驗、社會閱歷。如果我們在教學之中沒有引導學生討論這一些問題的話,我們學生在大作文上是很困難的,是很難獲得高分的。我們要研究如何引導學生來建立他自己的理解。

  4.知識的內(nèi)在構(gòu)成

  有效性教學一定要對知識作分解,任何知識都有內(nèi)在的結(jié)構(gòu)。無論是物理、化學還是語文,都是有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表層符號,低效的教學往往是交給學生表面的符號。當然這是起點,知識教學必須首先使學生掌握符號知識,但要進一步追問,符號之后是什么?這就是第二部分,即邏輯形式。所謂邏輯就是知識內(nèi)在的邏輯,知識所隱含的思維方式、知識所隱含的培育人智慧的因素、知識的智慧要素。知識正是有了智慧要素和邏輯形式,才能轉(zhuǎn)化成智慧。在這一點上,我們多年來一直都認為只要知識增加了,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增長。其實不是,思維方式是隱含的。有些老師說教學的最根本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悟性,培養(yǎng)學生的領悟力。其實有些學科的思維方式是悟不出來的,需要老師把它明確化、表層化,顯性化,思維方式的問題并不是完全靠領悟能達到的。我建議我們的說題,要說思路,要說問題情境。第三部分就是意義,這是最隱含的。認識知識對學生意味著什么?對學生觀點的改變、思維方式的建立究竟有什么作用?這個是需要去深究的。有效的教學一定是超越了知識表層的教學,一定是豐富的教學。這是有效教學的第一個前提。

 ?。ǘ┌l(fā)展性教學

  有效性教學的第二個前提,即發(fā)展性教學,要體現(xiàn)教學的發(fā)展性。

  1.發(fā)展性的達成

  發(fā)展性如何達成?知識的意義是由學習者自己建構(gòu)起來的,知識的意義是無法通過直接傳遞而實現(xiàn)的。教學不是傳遞東西或者產(chǎn)品。要說教師在傳遞的話,教師充其量只是傳遞了語言文字符號信息,至于這些信息在學生頭腦中是什么意思,最終還是由學習者決定的、建構(gòu)的。

  2.深度教學:“4R”教學

  發(fā)展性教學一定是深度教學。溫總理曾到北京去聽課,這是一個特級教師所上的課。下課后攔住了授完課準備離開的老師,并談了談自己的想法。當時那一課上的是《新型玻璃》,這個老師更多的講解了教材上描述的新型玻璃的種類。溫總理最后說這節(jié)課沒上好,如果是他來上的話,肯定要引導學生欣賞語言,欣賞語言背后所體現(xiàn)的意義?,F(xiàn)在北京的教育界在如何評價語文教育上主要集中在兩點,第一,怎樣來欣賞語言文字,第二,怎樣來描繪和表達。實際上溫總理提出的就是深度教學問題。深度教學必須包含四個方面,即“4R”教學:

  (1)Richness,豐富性教學。有效的教學一定是豐富的教學。什么是豐富性教學?第一,目標的豐富性,目標是多元的,多層次的,不是單一的,單一不可能有效。即使是訓練課,訓練的層次也是多樣的,要訓練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要通過訓練來培養(yǎng)解題方法,解題思路,要通過訓練引導學生來把握問題情境,學會閱讀。所以任何一個課型,任何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考慮到其內(nèi)容的深度性、意義層次的豐富多樣性、學生發(fā)展的多種可能性。上個世紀70年代,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贊可夫就提出了五大教學原則:高難度教學原則、高速度教學原則、理論知識占主導作用原則、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原則、讓每一個學生真正進入教學過程原則。

 ?。?)Recursion, 回歸性教學,任何知識的教學最后都能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思考、自我反思。具有回歸性的教學應當能使“一個人通過與環(huán)境,與他人,與文化的反思性相互作用形成自我感”;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生有一定思維能力的時候,教學一定要有回歸性,學生要能夠去自我反思、自我體驗。

 ?。?)Relations,關聯(lián)性教學。任何知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以背景性的依存和經(jīng)驗型的依存而存在的。知識中的聯(lián)系----賦予知識以豐富的背景、經(jīng)驗和邏輯,而教育活動中的知識流動,依存于特定的經(jīng)驗和背景。知識是抽象的,但抽象并不脫離實際,脫離背景、脫離問題情境。

 ?。?)Rigor,嚴密性教學。任何學科都有其內(nèi)在的邏輯結(jié)構(gòu),哪怕是像政治這種跨學科的課程,它也有范學科的結(jié)構(gòu),也有模塊結(jié)構(gòu),譬如說唯物辯證法,唯物論幾大原理,辯證法的三大原理,每個大原理下面有哪些具體的問題,每個問題后可以提煉出哪些基本概念,嚴密性的結(jié)構(gòu)更要求教學應注重知識結(jié)構(gòu)的建立。如果知識結(jié)構(gòu)不建立,學生就會越學越累。

 ?。ㄈ┯行Ы虒W是教學活動系統(tǒng)的有效

  1.教學目標的有效

  有效教學和教學的有效性,它指的是教學系統(tǒng)的有效。不只是某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系統(tǒng)指的是目標系統(tǒng)。建議學校各個學科組在期終之前對新課程做好準備,找到相應的課程標準,對照原有的學科,制定出沙市中學的教學目標體系。每個學科、每個年級都要做。這些目標主要是以內(nèi)容目標為主線,把問題解決策略滲透其中。像語文,兩大線索,一個是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一個是語言應用,即語文應用和價值觀主題。一個學期七個單元,七個價值觀主題,七個能力主線,可以做系統(tǒng)的設計,每個老師寫教案要有整體的目標設計,在教學層面上要有自己原創(chuàng)的東西。

 ?。?)教學目標的維度

  有效教學沒有整體目標的規(guī)劃,沒有一個學科目標的整體設計,怎能評價教學的有效性?因為目標是起點,起點無效,起點低效,都會影響質(zhì)量。老師集體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的也應是目標問題。知識點的目標,能力點的目標,價值觀的目標,思維方式的目標,問題前進的目標,都要去講,方法的目標也要說。在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從普遍目標轉(zhuǎn)到標題性目標,不只是教學大綱上提出的,要從學生的實際特點來提出。第二是把能力目標和情意目標結(jié)合起來,做好體系設計,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目標越是具體化、個別化、情境化,達成度就越高。

  (2)教學目標的設計

  要按照行為模式來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研究對象ABCD模式。A是對象 B是行為,C是條件,D是程度。

  2.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

 ?。?)知識的結(jié)構(gòu)化,零散的知識構(gòu)不成智慧。每個學科要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結(jié)構(gòu),零散的知識構(gòu)不成智慧,零散的知識構(gòu)不成能力,這兩點都構(gòu)不成,哪來的成績?哪來的質(zhì)量?所以我們的訓練一定要是有結(jié)構(gòu)的訓練,有針對的訓練,有深度的訓練,有效的訓練。

 ?。?)知識的背景性依存:問題情境。沙市中學王新嬌老師關于說題的訓練就非常好。要說一套題,一類題,一道題,說的方式都不一樣的,但有幾點要說到,1,要說目標,說這一道題、一類題、一套題設置的目標是什么。2,要說結(jié)構(gòu),說知識結(jié)構(gòu),要解好這道題、這類題,學生應該必須掌握哪種基本知識,要把握哪些基本知識的聯(lián)系。3,要說問題情境。要理解題目包含的條件。4,要說思路,說思維,題目有哪些解題方式和解題思路。我們平時的教學是橫向教學,知識點是逐步展開的,但考試往往是專題的、綜合的,這是需要綜合能力的,我們平時就要培養(yǎng)學生這種能力,5,要說資源。每一道題,每一類題,每一套題,都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素材,尤其像語文,閱讀與寫作,僅靠技巧是很有局限的。

 ?。?)知識意義的延伸與拓展。

  3.教學方式的有效

 ?。?)超越形式。我們采用講授教學,探討教學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方法要有效,所以我們也需要研究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比如對于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該如何去解決,它需要用到哪些知識,需要進行哪些聯(lián)想,把這些問題拋給學生,在討論中教學也是很好的。

 ?。?)方法組合:接受、體驗、探究、交往、實踐、積累、訓練,這每一種單一獨立的方法都是有局限的,要進行各種方法的組合。

  (3)要關注方法和過程的價值。

  三、幾點建議

  1.教學目標的設計

 ?。?)學科教學目標的校本開發(fā):目標的系統(tǒng)性、具體化、情景性;

  學校層面和學科層面要做工作,能否用兩年左右時間把我們沙市中學的學科教學目標編制出來,根據(jù)選用的主流版本教材,再參考兩種有影響的教材,以課程標準為核心,以國家或省里制定的高考方案為指引來做這個目標體系,這是很重要的。這么多年來很多學校都沒做好這個東西,這個是針對學科教學目標的校本開發(fā)。新課程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

 ?。?)學生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和把握

  要做好學生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和把握。每個教學目標在新講課之前要讓學生理解和把握。不是簡單地把問題拋給學生,我們強調(diào)學生要預習、自習、自學,這是很重要的,但預習不一定就把握了目標,我們要把教學目標編輯成冊,在適當?shù)臅r候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有目標的學習。

 ?。?)教學的過程性目標。

  要關注教學過程的目標。這是課堂教學深層次性的東西,需要我們老師用一種開發(fā)的教學理念。

  2.必要的多維學習

  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要多給學生一個學習的空間,它既是學習方式多樣性的問題,也是學習情境多樣性的問題,高中的學習要讓學生體驗到多種學習方式所帶來的價值和意義。要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問題。找注重教學整合的有效性:方法整合、經(jīng)驗整合、社會現(xiàn)實整合。比如語文,單元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千萬要防止一個單元學完了,單元練習做完了,一個單元就可以過去了,一定要給足單元學習的空間。

  3.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力”

  這個“學力”是日本提出的概念,具體包括:

 ?。?)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

  這又包含系列化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和激情的培養(yǎng),學習困難的挑戰(zhàn)力和成就感的培養(yǎng)。尤其是困難的挑戰(zhàn)力和成就感,應試教育學生最容易受到的傷害就是成就感的傷害。他更多的是感受不到成就的快樂和喜悅。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應該讓他有成就感。再一個就是思維方式的塑造,包括基本思維方式、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對問題的基本觀念和思想,尤其是基本思維方式的塑造。我建議文科組老師們在高一時對學生開設針對基本思維方式的課堂講座。廣外外校附中從97年開始開設文化專題的講座,就是為了適應中國考試的需要。從高一開始,每個學期都討論十大專題,把跨學科學習、思維整合很好的利用起來。他的專題包括網(wǎng)絡專題、婦女問題專題、經(jīng)濟發(fā)展問題、農(nóng)村問題、青少年及高中生的職業(yè)觀問題等等,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

 ?。?)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讓學生進入學習“過程”之中,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愿望,培養(yǎng)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4.加強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過程監(jiān)控

  加強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過程監(jiān)控,尤其是加強學生學習品質(zhì)的監(jiān)控和教師教學品質(zhì)的監(jiān)控。關于學生學習品質(zhì),每個學期結(jié)束都要對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有些檢測。教師教學品質(zhì)的監(jiān)控,并不是為了限制老師,而是通過常規(guī)的教學活動發(fā)現(xiàn)教師教學的優(yōu)缺。

  5.關注學生學業(yè)成績評價改革的趨勢

  要關注學生學業(yè)成績評價改革的趨勢,尤其是高考內(nèi)在的變化。其實每個學科的考試內(nèi)在標準是在發(fā)生變化的,這個各個學科都要去研究,去關注。


課堂密碼:面對課堂的深度與寬度,我們何去何從?


  課程改革前,課堂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教材的統(tǒng)一性與教學理念的單一性;課改后,課堂低效的原因主要來自教師對教學理念多元化和教材多樣化的處理不當。作為身處課堂教學一線的教師,應該如何去理解并順應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才能夠讓自己的課堂真正走出低效的困境呢?這些問題似乎遠非個人智慧所能解決。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次關于面向未來課堂的討論?!幷?

  主持人:曹斌(上海市民立中學校長)

  嘉 賓: 任升錄(上海市靜安區(qū)教育學院數(shù)學教研員) 周彬(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殷應舒(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九中學校長) 盧曉菁(上海市民立中學語文教師)

  蔣勇敏(上海市民立中學數(shù)學教師) 劉之穎(上海市民立中學高二學生)

  王宜平(上海市民立中學高二學生)

  案例切入

  有這樣一位中學化學老師,他有著很好的化學專業(yè)背景??墒?,只要他一對學生提出專業(yè)精神和專業(yè)規(guī)范的要求,換句話說,就是講得“深”了,學生就害怕化學。學生一怕化學就學不好,但是學生并不承認是自己怕化學,或是缺少學化學的“細胞”,而只會講化學老師教得不好。因此,學生和家長群起而反對這位化學老師??墒?,這位老師所教的班的成績又確實比別的班好。于是,這位老師就堅持認為,雖說學生不理解自己,但成績擺在那里,這才是真正的“對學生負責”。

  在一節(jié)高二的數(shù)學課上,授課老師出身名校,對數(shù)學也特別熱愛。當在課堂上一氣呵成地用3種不同的方法講解完一道數(shù)學題后,他很謙虛地問學生們是否聽懂了,學生也很識趣地說聽懂了。課后,聽課者問自己身邊的學生是否聽懂了,學生很幽默地答道:當然聽懂了,3種方法我各聽懂了1/3,加起來就全都聽懂了。當聽課者與授課老師談起那位學生的話時,授課老師若有所悟地說:難怪我這樣上課反而會降低課堂效率……

  以課堂寬度鑄就學科深度之路

  任升錄:案例里舉的是化學學科的問題,但理科教學其實有共通之處。以數(shù)學為例,學生將來不一定從事數(shù)學專業(yè)方面的工作,或者說他將來所從事的專業(yè)和數(shù)學的相關系數(shù)極低。但他從小學到中學,卻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數(shù)學。學生可能會想,學數(shù)學并沒有多大用處。而我們知道,如果不學數(shù)學,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就不完整,同時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深度是教師必須達到的。既然這位教師所教的班成績好,說明他講得很清楚,對知識把握得很好。他的問題在于講課不精彩,不精彩學生就不喜歡。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是,一部分學生不喜歡這門學科,并把這種“不喜歡”放大了。如果這位教師講究教學的方法或者盡力去融洽與學生的關系,那么他就可以了解到學生不喜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比如說是教師太嚴厲了或者是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太高了。

  周彬:對于比較適合學習化學的學生來說,他們肯定非常歡迎案例里那位老師。但是對于其他學生來說,我們能不能降低一點知識的深度來滿足學生的現(xiàn)實學習需要呢?

  曹斌:知識的深度和寬度是相對的。實際上,對于中學生來說,要達到的深度也就是課程標準的要求,它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一樣的。在某種程度上,它是以學生的基礎一致為前提的?,F(xiàn)在的問題在于教師怎樣拓寬課程的寬度,例如說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包括上課時生動活潑的教態(tài)、幽默的語言組織,等等。開始的時候要淺一點,當學生的基礎打牢了以后,他才能朝著深度去邁進。如果一開始就關注深度,會使大多數(shù)學生被拋到后面。我們的教學主要是為了使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他們雖然將來并不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卻需要具有這個學科的素養(yǎng)。老師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課堂教學究竟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是一開始就有所取舍,讓學生的程度分化,還是逐漸加深,最終使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能達到一個深度?

  周彬: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深度是一個目的性的要求,但這種要求并不意味著一開始就要達到這樣的標準。如果一開始就以難度為先,結(jié)果有可能就把學生給嚇跑了。人的學習過程肯定是由淺入深。學生剛開始學的時候,老師們可不可以先尊重學生在知識理解上的程度差異呢?

  盧曉菁:舉個例子,我在周末參加大學課程班的研修,大學老師給我們上課的方法是純學術(shù)性的,一堂課一講到底,和學生沒有交流、溝通。我們中學老師對這種課程很不適應,覺得一上來就拔得太高了。我認為,在中學階段,學術(shù)型的教師可能能夠從某一個點上吸引一部分學生,但吸引不了全部的學生。這樣容易使教學之路越走越窄。的確,教師必須十分明晰課程標準的要求,但是在教學方法和策略上,教師絕對應該有自己獨到的設計。如果一上來就對學生提出很高的要求,告訴學生高考如何要求,對于初來乍到的高一學生來說,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寬度

  劉之穎:我們的語文老師平時不只是傳授一些課本上的知識。她讀書的范圍很廣,非常有思想、有深度,而且經(jīng)常推薦書給我們看,比如給我們推薦北大教授錢理群寫的北大,還有季羨林先生的故事。她不但介紹名人,而且經(jīng)常介紹一些與我們年齡差距不大“80后”。她不但給我們以啟發(fā),而且還教我們許多生活的道理,眼光放得非常遠。其實,她教我們語文方面的知識程度很深,但我們都比較能夠接受這樣的老師。這樣的老師和別的專門搞應試教育的老師完全不同,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王宜平: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我們喜愛或者討厭一門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課老師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比如說,這個老師第一節(jié)課給我們說的不是這個課程的有關內(nèi)容,而說的是最近的熱點或時事,我們就會覺得這樣的老師容易跟我們親近,我們也就比較容易接受。我覺得學習的“面”需要寬一點,而且對于一門課程,喜歡不喜歡,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與判斷。關于深度,我認為老師首先應該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比如說介紹一個公式,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去想,自己把這個公式給推導出來。如果說學生能夠自己推導出來的話,他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他就會主動去找老師,只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就能把這個學生的學習程度加深。

  曹斌:我這樣理解你的話:在中學范圍內(nèi),我們的學生對哪一個學科特別有興趣,或者想在哪一個學科上發(fā)展,他自己也許并不是十分清楚。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所以老師的教學要達到一定的“寬度”。比如,老師可能通過寬度,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找出真正對這個學科感興趣的學生。然后對感興趣的學生在深度上進行強化。所以,教學首先必須有學科知識的寬度。

  任升錄:是的,老師們不能認為上的是物理課或數(shù)學課,就只需要講物理和數(shù)學方面的學科知識。但有些老師可能會說:“跟我的課堂沒有一點關系的內(nèi)容,我是絕對不會講的?!北С诌@種想法的老師,聽了剛才兩位同學的看法,是不是可以適當反思一下:課堂是一個綜合體,我們有沒有必要每節(jié)課都圍繞單純的知識?單一的課堂很容易變得枯燥,枯燥了學生就容易不喜歡這門學科。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在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和其他的非專業(yè)知識之間,要有一個恰當?shù)钠胶狻?

  曹斌:挖深度實施起來比較簡單。一節(jié)課沒有講好,再講一節(jié)課;一道題目不行,再來一道,這是最簡單的做法。因此,我們常說,用時間教書,不累。而用心去教書,才是真的累!另外,加了時間是不是就等于加了深度呢?

  周彬:單純“搶”時間是最傷寬度和深度的辦法。本來屬于學生自身天然需要的寬度,如娛樂放松活動,卻被教師消解掉,以寬度鑄就深度。這樣一來,反而整體削弱了教育的力量。

  王宜平:我覺得很多時候老師也想在寬度上進行拓展,比如讓我們自己講課、演小品。再如英語老師讓我們做PPT(演示文稿),以便拓展我們的認識面,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并不“領情”。我們會認為這個老師怎么那么煩,我們作業(yè)那么多,他還加作業(yè)給我們做。這里就存在一個誤會,需要老師澄清,做PPT并不是為了分數(shù),而是為了我們更好地發(fā)展。

  劉之穎:好老師往往能給學生源源不絕的動力。學習不光是老師教的方面,還有學生學的方面。老師可以跟我們介紹下學習的經(jīng)驗、成功的經(jīng)驗,因為我們常常需要去摸索很多東西,我們需要“被教”。成功的老師不一定要知識水平多高,而是要善于“教”學生。

  周彬:許多老師的知識深度不相上下,但他們的課堂卻完全不一樣。這種不一樣就來自于老師的寬度--知識的寬度與閱歷的寬度。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寬度來源于教師個人的性格、興趣等方面,而不把它作為教師職業(yè)的要求。比如,學校引進一個物理老師,管理者往往首先考慮的是他會哪些物理知識,而不會考慮他到哪個地方旅游過、看過哪些書或人生體驗這些非學科的方面。當忽略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常常會發(fā)現(xiàn)新教師一走上講臺就專注抓知識的深度。

  曹斌:這學期我們學校有個研究生來試講“克隆”一課,他就從克隆的概念、分類、應用、討論、利與弊平鋪直敘地講下來。交流時,我和他探討:達到同樣的深度,教師要善于用寬度來支撐。如果這節(jié)課是我上,我會從討論當前克隆技術(shù)應用矛盾爭論的熱點問題入手,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提出克隆的概念、分類、應用,最后討論如何正確利用克隆技術(shù)。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一樣,深度也都能達到,但是效果肯定不一樣。

  盧曉菁:課堂教學的寬度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同樣兩節(jié)課,不同的創(chuàng)造,不同的寬度,效果不一樣。有的老師條理很清楚,從上到下很清楚地講完了;有的老師能基于一個點,把相同的問題放在一起觸類旁通。作為老師,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確實需要下許多功夫。

  蔣勇敏:剛才我們講的深度,很多是從知識點的深度來進行探討的。其實從我所在的數(shù)學學科來講,有深度的課堂應該是有內(nèi)涵的,是能夠引起學生思考的。課上要有思維的碰撞,就要求我們教師課前有一個好的設計。

  任升錄:比如說上幾何課的時候,老師在上課之前,對知識肯定了如指掌,但是當你講問題或者是分析問題的時候,仍然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

  周彬:有時,我們會很容易把寬度簡單理解為迎合學生。強調(diào)學科知識生活化,不等于娛樂化。對課堂知識的設計,要引入一些生活的元素,這個元素一定要服務于教學。因此,寬度很難控制,不像深度加深的方向是明確的。要拓寬課堂,方向并不明確。這就是很多教師愿意關注深度的原因。

  曹斌:要正確區(qū)分深度與寬度,首先要明確老師是一個教知識的人,還是人在教知識;學生是學習的人,還是人在學習。教師與學生都是人,課堂是人與人的交流,心與心的交流,把握好這個原則,寬度肯定會有。

  評價標準對課堂深度與寬度的約束與引領

  曹斌:現(xiàn)在,教學評價觀正在不斷得到改善。以前很多時候,高一的老師一上課就說,這個知識點是高考要考的,你們必須會。高一的時候就用高考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勢必會挫傷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因為他們才從初中上來,還不知道高考是怎么回事。這樣的做法只是在應付評價?,F(xiàn)在,我們更注重學生3年后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什么樣的提高。

  周彬:終結(jié)性評價只看學生的成績,無形中逼著老師短視。老師就會以深度對抗深度,而不是先是用寬度吸引學生再來慢慢達到深度。中間的這個教學藝術(shù)的過程被省略了。

  王宜平:比如,老師可以給我們設置一些情境題讓我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假期里,老師就布置我們完成一個關于救災物資調(diào)配的策劃案,而且要把最終的結(jié)果寫成一個小論文。這個題目實際上是很復雜的,也沒有什么標準的答案,完全靠我們自己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們的綜合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如果是單純的試卷,根本考查不了這些能力。

  任升錄:學生的知識儲備是不一樣的,教師要讓學生知道現(xiàn)在的學習在知識上、思維上和綜合性上需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不能拿一個最終水平來要求所有年級段的學生。

  周彬:這就回歸到兩個最核心的問題:一是管理者對教師的寬度和深度是怎么規(guī)定的,為教師的發(fā)展提供了多大的制度空間。二是教師有沒有能力來發(fā)展廣度和深度。這個能力實際上牽涉到教師對學生的把握,對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的把握。所以說,課堂的廣度和深度實際上既是人的廣度和深度,也是管理的廣度和深度的問題?,F(xiàn)在我們評價教師的標準,總是更多地傾向于專業(yè)方面的評價,而不是“教育評價”,這也是當前課堂教學深度過深與寬度過窄的原因之一。

  如何鍛造教師的課堂深度與寬度

  殷應舒: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是由教師的廣度和深度決定的,這是最為根本的一點。

  盧曉菁:我覺得教師駕馭課堂寬度和深度的能力也需要時間的積淀。

  周彬:學科知識的深度其實有兩面:一是精尖,一是深刻。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需要的不是學科知識的精尖,而是深刻,深刻的知識讓人越來越感興趣。同樣值得思索的是,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歸屬感取向何處,是歸屬于專業(yè)知識方面,還是歸屬于教育方面?如果歸于專業(yè)知識上,他就會越來越精尖。如果歸于教育方面,教師對知識理解會越來越深刻,在生活中找到學科的價值。

  曹斌:有一個具體的問題,每年高三,都有家長打電話給我,說:“這個老師不行,我們還要原來的老師?!币驗閷W生已經(jīng)習慣高一高二老師的風格,或者說是深度和寬度,突然換了一位老師,甚至一個深度更深或?qū)挾雀鼘挼睦蠋?,學生也不能適應。

  周彬:這是不是能說明:基于經(jīng)驗的教學,個人的魅力和風格起決定性作用;基于研究的教學,是與學校風格保持大致一樣,不同點也只是微小方面?

  殷應舒:確實,在國外,學校的教學風格大體保持一致,而我們的教學常常因為老師的風格而變化。

  周彬:一個老師的寬度和深度受他個人經(jīng)歷的影響,受學生怎么造就他的影響。另外,我們教師如何積累自己的經(jīng)驗,應該有個方向性,我們可以通過研究適度改變自己。第一,總結(jié)經(jīng)驗以調(diào)整自己的方向;第二可以通過研究閱讀來改變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這樣就可以在寬度方面走得更穩(wěn)健一點。

  曹斌:重要的是,在今后的課堂上,我們?nèi)绾卧谏疃扰c寬度之間達到動態(tài)平衡,并通過非智力因素等積極因素的調(diào)動,達到高效能的課堂教學。

  課堂結(jié)構(gòu)=學科深度×教育廣度(周彬)

  學科深度:是內(nèi)容精尖還是理解深刻

  當學科還沒有分化的時候,教師普遍看重育人,這就是韓愈所講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當學科分化之后,教師普遍看重教授知識。至今,我們評價一位教師有沒有教育智慧時,雖然也看這位教師對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卻是看學生的學科成績。

  在課堂教學中,學科知識有兩個來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師。教材上的學科知識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現(xiàn)的。之所以說它一次性,是因為它不會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解釋;之所以說它平面化,是因為它不會根據(jù)學習情境的變化進行演繹。但也正因為如此,教材較教師提供的學科知識更有權(quán)威性,也更有邏輯性。于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科知識,并不重在學科知識本身的權(quán)威性與深刻性,而是對教材弱點的補充,也就是: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對教材提供的學科知識進行多重解釋,根據(jù)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對教材提供的知識進行多樣演繹。因此,教師在學科知識上的深度,并不是讓教師在學科知識內(nèi)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在內(nèi)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師,學生學起來就越艱難,能夠掌握學科知識的學生人數(shù)也越少。在內(nèi)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師,越是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學得更有趣,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掌握學科知識。

  學生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當然應該在學科知識內(nèi)容的精尖上努力??山處煵⒉粎⒓涌荚?,他的使命是幫助學生考得更好,因此他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如何掌握“對學生而言精尖的學科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要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夠讓這些學科知識不再板著一張張嚴肅的科學面孔,在課堂上變得生動活潑起來??上У氖牵F(xiàn)在越來越多的教師是在學科知識內(nèi)容的精尖上努力,結(jié)果反而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學科學習上掉隊,不但跟不上前行的教師,也慢慢滯后于身邊的同學,最終徹底放棄學習。

  教育廣度:是人在學知識還是學知識的人

  教師教學生,是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而非專業(yè)選手。當專業(yè)教練教專業(yè)選手時,可以把專業(yè)選手描述成是“一個學習學科知識的人”。可是,對于學生來說,盡管學習是他們的專職工作,但在眾多學科中喜歡上哪門學科,致力于哪門學科,并沒有強制性的限制,正是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學生稱為業(yè)余選手,把他們描述成是“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而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這些業(yè)余選手,以便讓他們在專業(yè)學習這條路上更愿意走下去。只有他們愿意走下去了,才有機會發(fā)揮專業(yè)教練的專業(yè)價值。兩相對比,專業(yè)教練教專業(yè)選手,走的是專業(yè)深度的道路,教學廣度對他們的要求并不太高;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就得先走教學廣度的道路,因為教學廣度是教師推進專業(yè)深度的前提與手段。

  從“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的立場出發(fā),就意味著必須把學生當作是一個整體的人來對待,這樣可以在以下3個方面來加強學科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第一,學科教師要全面愛護與關心學生。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科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況。師生關系的前提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果師生關系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愛護,師生關系本身也就不復存在。如果連師生關系都不復存在,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活動也就無從談起?!坝H其師信其道”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第二,教師要力求讓“書面化的學科知識”生活化。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對書面語言的理解與使用還需要鍛煉,他對文字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很薄弱,而書面化學科知識的最大弱項在于,它的表達方式是書面語言而非口頭語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維而非具象思維。因此,學科知識生活化的過程,就是教師把學科知識從書面語言轉(zhuǎn)化為口頭語言,從抽象邏輯轉(zhuǎn)化為具象邏輯的過程。第三,要從學生的知識原點出發(fā),引導學生走到學科知識的終點。教材所呈現(xiàn)的學科知識并不是對學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對學生學完教材后的最終目的。如果我們用最終目的去要求初始學習的學生,往往會嚇跑了學生。

  教師只有從對學科知識的過度關注中走出來,才可能以“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而不是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學生更愿意向一個“人”學習,而不愿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學習。如果教師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中,那么他也勢必會獲得死板、平面化與抽象的形象。

  課堂結(jié)構(gòu):深度與廣度的均衡配置

  記得小學高年級時做的一道數(shù)學題:在周長一定的情況下,哪一種四邊形的面積最大?答案是正方形,因為長與寬得到了有效的搭配。試問,當教學資源一定的情況下,哪一種課堂深度與廣度的分布,會讓課堂變得最有效率?如果只是讓我們計算這道數(shù)學題,相信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知道,深度與廣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課堂效率最大化的??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們又會給出什么樣的答案呢?

  在學校管理理念中,對學科知識深度的把握,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對課堂教學教育廣度的要求,則是教師教學藝術(shù)的要求,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師往往會過度地理解管理要求,從而把學科知識的掌握與使用當作評價教師專業(yè)水平的唯一標準。反而把在課堂教學中拓展教育廣度的行為,當作教師“作秀”的表現(xiàn)。而且,學校對教師教學業(yè)績的考核周期越來越短,從以前的一個學年縮短到一個學期,從一個學期縮短到半個學期,直至今天的一個月。在這么短的教學周期里,教師對學科知識深度的把握,的確比對課堂教學廣度的拓寬更有實效。毫無疑問,在短時間內(nèi),強迫學習肯定比激發(fā)學習興趣更有效,訓練肯定比方法習得更有效。由此可見,學校管理似乎并沒有為教育廣寬提供多大的空間,但卻為學科知識的深度大開綠燈。

  對教師個人而言,對學科知識的專業(yè)歸屬感,遠勝于對教育教學的認同感。學科教師的知識背景是學科知識,在提高專業(yè)水平時,就會形成對學科知識的路徑依賴。相比于學科知識,教師們普遍對教育思想與理論覺得陌生,這就為他們追求教育廣度設置了障礙。而且,在傳統(tǒng)的意識中,學科教師把對學生的關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等教育廣度方面的工作,歸為德育工作,認為這些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承包,這就更加強化了學科教師只對學科知識負責的意識,這也是課堂教學中學科深度越來越深,而教育廣度越來越窄的一個重要原因。事實上,那些在歷史上贏得地位的教師,他們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己的教育廣度,而他們的學科背景倒是被大家慢慢淡忘了。同樣的道理,今天在中小學享有盛譽的學科教師,并不見得學科知識比別人精尖多少,而是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比別人更深刻,在學科知識的教學上比別人更靈活,更富有生活情趣。(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摘自《中國教育報》2009年4月10日)


教師“定時限講” 是枷鎖還是指路燈?


  “定時限講”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朱喚民:江蘇省如東縣教育局教研室)

  一天,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應邀到深圳市寶安中學上課。魏老師教的是高一文言文,上課伊始,魏老師便有一段出人預料的開場白:“我教書,其實教得很少,只是教學生高高興興地學,當學生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地學習時,自主性和自信心無形中就提高了?!边@堂文言文教學課,魏老師既不解釋字詞,也不逐句講解,只是在品味文章前,強調(diào)了兩個特殊句式的用法。整堂課下來,除了幾處關鍵的點撥,魏老師很少講解,始終在領著學生自學。其實,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少講、精講,是魏書生的一貫主張。早在遼寧盤錦實驗中學當校長時,他就要求教師們每節(jié)課講授不超過20分鐘。擔任局長后,他又把這一要求推廣到全市。最近幾年,他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每節(jié)課講授時間不超過15分鐘。

  魏書生所提出的講課時間的硬性規(guī)定,并不是一時的頭腦發(fā)熱,而是面對課堂教學教師講授過多的痼疾,在充分思考、論證、實驗的基礎上所尋求的突破性舉措。這一硬性規(guī)定,從一校到全市,范圍由小到大,從20分鐘到15分鐘,教師講授時間也逐步壓縮,而且魏老師親自上課示范,這必然有深層的原因。

  課程改革已經(jīng)推進多年了,新課程新理念所帶來的頭腦風暴也曾使我們一線的教師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轉(zhuǎn)變教學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成了一線教師的共識。但是,“風暴”過后,教學又回歸了原路。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在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并且加大了隨堂聽課、督查的力度,但是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學得被動的問題一直不能解決,不少教學管理者對此也傷透腦筋。

  究其原因,一是班級授課制、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由來已久,根深蒂固;二是教師難以擺脫長期形成的工作方式,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于講授,備課就是準備講授材料,上課就是將備課材料講給學生聽,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三是教師心態(tài)上的保守,絕大部分教師總是認為改變教學方式是要冒風險的,因為改革,考試成績下降了,怎么向校長、家長交代?老教師固然保守,新教師也是在一種應試的氛圍中成長的,同樣缺少改革創(chuàng)新的勇氣;四是不少教師偏執(zhí)的心態(tài)支撐著教學行為,總認為不多講學生就不懂,不僅要講,還要講深講細,經(jīng)常講反復講,只有講了才放心,講了還不會那完全是學生自己的事了。于是,常態(tài)的課堂上彌漫的是一股揮之不去的濃厚的講授之風。

  面對如此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只有重錘敲悶鼓、快刀斬亂麻,才能有效地解決目前課堂教學效果低迷、改革徘徊不前的狀況。轉(zhuǎn)變理念的“風暴”,已經(jīng)多輪勁吹,難以給一線的教學形成刺激,更談不上醫(yī)治課堂教學講風過盛的頑疾。面對課堂教學改革的膠著狀態(tài),以硬性規(guī)定教師講授時間來強行規(guī)范教師課堂行為,不失是一種有效的舉措。這種硬性規(guī)定教師講授時間,看起來確實不符合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而且?guī)в休^濃厚的行政強權(quán)。但是,非常時期的非常策略,可能會使低迷的課堂教學迎來柳暗花明的盛景。被譽為“課堂教學革命性變化”的山東杜郎口中學,教師講授時間被強行控制在10分鐘以內(nèi)。崔其升校長的這種時間分配的硬性規(guī)定,是建立在崔校長隨堂聽課幾千節(jié)、學生座談會上百次的基礎上才提出的,雖然似乎不近人情、不合規(guī)律,但是正是這種先改變行為、后改變理念的改革思路,才催生了這一全國課改的典型。

  硬性規(guī)定講授時間,是一種強行改變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革。這種改革,是傳統(tǒng)改革思路遇阻后的突圍、轉(zhuǎn)換,是一種逆向改革的嘗試。強制改變行為,可能會有許多教師不理解、不接納,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種種非議,甚至會認為是瞎指揮、亂折騰。但是這種硬性規(guī)定,持之以恒、真心實意地執(zhí)行了,課堂教學必然會出現(xiàn)可喜的變化。更何況,改革本身就是對傳統(tǒng)的反叛,從改變行為開始,也是對傳統(tǒng)的“從思想到行為”思維方式的變革。而這種變革,是“從思想到行為”傳統(tǒng)思維方式連續(xù)碰壁后的選擇,并且為許多改革先鋒所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再說,教師也會通過改變教學行為看到課堂的變化,逐步理解行為變化背后的原因,逐步接納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步轉(zhuǎn)變由來已久的教學理念,完成從改變行為到改變理念的轉(zhuǎn)變。

  從改變教師的講授行為開始,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將會隨之變化。教師講授少了,學生活動多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會逐步地恢復,失去的話語權(quán)、表達權(quán)開始回歸,學生漸漸成了學習的主人。這不就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所在嗎?

  硬性規(guī)定教師上課講授時間意義重大(鐘能文:安徽省舒城師范學校)

  硬性規(guī)定教師上課時間,乍聽起來顯得有些匪夷所思。畢竟教師上課是一個動態(tài)的而且蘊藏著許多變數(shù)的因素,教師不可能對授課內(nèi)容的預設落實得非常到位。這就決定了教師上課時講授的時間不可能有個強行的限制。但是,為什么現(xiàn)在有些學校卻明文規(guī)定教師講授時間必須有個上限呢?比如,一節(jié)課教師講授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不能超過15分鐘,等等。盡管這種規(guī)定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兌現(xiàn),但當我們仔細審視這種規(guī)定出臺的背景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規(guī)定所傳輸?shù)睦砟钌系膬r值和意義:

  一是對傳統(tǒng)課型的一種形制上的“顛覆”與“反叛”。傳統(tǒng)課型的典型特征是教師對課堂的主宰與霸權(quán)。教師以知識擁有者的面目出現(xiàn),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帶有強烈的灌輸色彩,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的知識“容器”,學生缺乏對學習的主動進取精神。學生的學更多是依賴于教師的安排與設置。就現(xiàn)有基礎教育課堂生態(tài)來看,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還沒有探尋到一種比較可靠的課堂教學“體式”的情況下,強行規(guī)定教師講授時間,盡管還有諸多值得商榷之處,但是在改革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態(tài)的初級階段,這種硬性規(guī)定無疑具有一定的先導意義,那就是教師必須切實認識到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主體和主導的辯證關系,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的教終極目標不外乎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只有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教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

  二是對師生關系的一種重新定位與確認。就教學的本質(zhì)來說,教與學實際上是一種對等的互動關系,教師實際上也是一個學習者,“教學相長”所傳達的就是師生之間應該是一種共生的“同行者”。對現(xiàn)有的課堂形態(tài)來看,教師往往以一種俯視的姿態(tài)來看待學生,從知識的講解到作業(yè)的布置,幾乎都由教師來主宰,而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以及學生的心理反應往往處于被忽略的狀態(tài)。硬性規(guī)定教師講授時間,實際上就是在強調(diào)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還學生以課堂應有的主動權(quán)。當師生處于對等的地位時,教師就會很自然地從課堂的主宰者變?yōu)橐龑c促進者,教師“一言堂”的課堂生態(tài)將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三是能夠極大地開啟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端口。硬性規(guī)定教師講授時間,最直接的效果是給師生對話打開一個良好的通道。當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有效的認同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就會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zhuǎn)化。一旦學生獲得了對知識習得的主動權(quán)之后,他的學習將蘊含著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成分,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gòu)將變得更加可能。同時,當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增多時,不僅師與生之間,同時生與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合作探究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教師講授時間的硬性規(guī)定,盡管在實際操作中還面臨著諸多問題,但是它所傳導的對課程改革的信息是不言而喻的。

  別再做“定時限講”這樣的蠢事了(孫雙金: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

  最近,時常聽說很多地方教育局長或校長帶領教師赴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取經(jīng)。他們?nèi)』匾粭l很重要的“真經(jīng)”是什么呢?就是規(guī)定教師講課時間不得超過多少分鐘,甚至有的校長坐在教室里手里拿著秒表聽課,如果教師講課時間超過10分鐘,就認為這堂課是失敗的。我聽了覺得甚為可笑,這是我們教育界的笑話,也是我們教育界的悲哀。

  從正面看,這些領導取經(jīng)心切,心可謂誠矣!限制教師講課時間,那必然要多留時間給學生,首先在時間上就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不限制教師講課時間,那教師在課堂上就會滿堂灌,學生學習、練習、思考的時間都被教師擠占去了。這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往深處一想,就會覺得沒有道理。為什么呢?因為學生主體地位的保證和體現(xiàn),絕不是僅僅是由時間這一因素決定的。如果時間就能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那就讓學生在家里學習好了,那樣一整天不都是學生的學習時間嗎?學習效率不是更高了嗎?干嗎還要讓學生跑到學校來學習呢?看來,學生的學習是離不開教師的教的,只有教學互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的實質(zhì)是什么呢?是教師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有價值的提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豐富的情懷和追求真善美的品質(zhì)。怎么就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呢?學生要喜愛學習,樂于學習;學生要善于學習,善于思考;學生要主動學習,主動探究。

  例如,我教《走近李白》詩歌欣賞課,第一課時主題是“李白是仙”,第二課時主題是“李白是人”。為了讓學生感受李白詩仙的風骨,我由杜甫《飲中八仙》贊美李白的四句詩“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引入新課。這堂課用故事導入,用故事結(jié)尾,內(nèi)容豐富、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受到了廣大小學生的喜愛,全國各地的教師們聽了也是交口稱贊。但如果說一堂課老師講的時間超過10分鐘就不是成功的課,那我這堂課定然是失敗之課無疑了!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確實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中心問題,值得廣大校長、教師孜孜以求。教學、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怎么教才會更有效?我個人認為,這不是規(guī)定教師在課堂上只能講幾分鐘這么簡單,要因人而異、因文而異、因課而異。有的內(nèi)容偏難偏深,恐怕需要教師多講一點;有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根本不需要教師講解,學生自學就能解決;有的內(nèi)容需要教師旁征博引,有的內(nèi)容只需教師點撥引導。一切皆需因人、因班而異,真可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苯?jīng)驗是無法復制的,教學是沒有僵化模式的,讓我們不要再做硬行規(guī)定教師講課時間這類的蠢事吧!

  自主掌控講授時間是教師的基本權(quán)利(李福新: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小學)

  關于課堂時間的掌控問題,我有三點看法:

  首先,掌控課堂時間是教師的權(quán)利。

  《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有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的權(quán)利。這主要指教師可以依據(jù)其所在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組織課堂教學;按照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其教學內(nèi)容和進度,并不斷完善教學內(nèi)容;針對不同的教育、教學對象,在教育、教學的形式、方法、具體內(nèi)容等方面進行自主改革、實驗和完善。顯然,根據(jù)教育教學需要,自主掌控課堂時間是教師教育教學權(quán)的重要內(nèi)容,是教師為履行教育教學職責必須具有的基本權(quán)利。

  其次,教師掌控課堂時間不能“一刀切”。

  在教育實踐中,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生成而非預設的師生互動過程,必須允許教師依據(jù)教育原理和具體情境掌控課堂教學時間:

  一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針對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進行教學設計,采用適合該年齡段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形式掌控課堂教學。一般來說,低年級需要教師掌控的課堂時間相對較多,而高年級相對較少。

  二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養(yǎng)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比較好的學習方法,有些教學內(nèi)容就可以交由學生自主學習而掌握,教師只需隨機點撥、適時總結(jié)即可。如果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對學過的內(nèi)容存有疑惑,就需要教師花一定時間引導或講解,促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學生的學習能力越強,教師掌控課堂的時間應越短。

  三是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水平。不同年齡、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生活區(qū)域的學生,積累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占有的學習資源、自主獲取信息渠道也存有一定的差別。同樣一節(jié)課,北京的學生可以通過現(xiàn)場感知、課前預習、自主搜集和整理資料,上課時主要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就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如果在偏遠山區(qū)上這堂課,教師課堂上占用的時間會更長一些。

  四是教學課型、目標、內(nèi)容等因素也影響教師對課堂時間的掌控。新授課教師占用的時間一般要多于復習課,精讀課多于略讀課,理論課多于技能課,等等。

  再其次,決定課堂教學效率的主導因素是教師能力。

  決定課堂教學效率的主導因素不在于教師掌控時間的長短,而在于教師教學能力的強弱。教學能力強的教師,教師的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豐富,有較高的文學藝術(shù)修養(yǎng),熟練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以此為基礎,則能對課堂教學靈活駕馭,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且掌握知識牢固。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始終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意識及能力的培養(yǎng),為把課堂還給學生鋪路架橋,逐步實現(xiàn)從教到不教,從講一節(jié)課到一節(jié)課幾乎一句話也不講的境界。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慢慢培養(yǎng),在學生自學能力沒有培養(yǎng)好的情況下,一味減少講課時間,采取“放羊式”的教學模式,課堂學習必定忙亂、無序,甚至無效。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幾分鐘,而是教師的教學能力。高水平的教師講課該長則長、該短則短,如果教師教學能力差,講課時間無論長短,都是效率低下。

  教師講授時間豈能硬性限定?(蘇令)

  近一段時間,有不少校長向筆者“炫耀”:“為了體現(xiàn)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我們對課堂教學管理進行了‘創(chuàng)新’,規(guī)定教師在課堂講授的時間比例,如小學一節(jié)課40分鐘,教師講授時間不得超過20分鐘;初中一節(jié)課45分鐘,教師講授時間不得超過25分鐘?!甭劥搜?,筆者頗感驚訝,上網(wǎng)一查,更是“嚇一跳”:不少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都硬性規(guī)定,教師講授的時間不得超過課堂1/3或1/4,甚至一些“名師”也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時間不得超過10分鐘。這些規(guī)定,不僅出現(xiàn)在一些經(jīng)驗介紹材料之中,有的還出現(xiàn)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紅頭文件當中??戳诉@些“創(chuàng)新”、“符合新課改理念”的規(guī)定以后,筆者很是疑惑:應不應該對教師的課堂講授時間作硬性規(guī)定?

  不可否認,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深受其害,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剝奪,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被壓抑;課堂上氣氛沉悶,讓人昏昏欲睡;教師口干舌燥,疲憊不堪,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這就勢必需要對以往“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可以理解,這些校長和教育管理部門進行創(chuàng)新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教學是教師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個體勞動,教無定法,教學模式的選擇以及講授時間的確定,要視具體的教學情境而定。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課堂,每個課堂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擁有特定的教學內(nèi)容、特定的教師、特定的學生、特定的場景,不同的課堂,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講授時間有著不同的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要視具體的教學場域而定,不能受任何外在形式的束縛。硬性限定課堂教學時間,雖然對于矯正“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矯枉過正,則過猶不及。

  現(xiàn)在一些課堂看上去很熱鬧,學生“動”得也很厲害,“自主”、“合作”、“探究”看似運用得很恰當,但實際上已淪為課堂教學的“形象工程”,學生的思維并沒有真正地動起來。而一些教師講授時間雖長,但依靠語言的魅力,把學生引入到美輪美奐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聽起來如癡如醉。學生主體地位的張揚,并不能簡單地以學生行為上“動”的多少來評判,而應以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思維的有效“運動量”來衡量。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主要是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否得到有效發(fā)揮,其思維是否處于積極的接受狀態(tài),而不在于教師講授時間的長短。

  所以,時間并不是評價教師教學效率的唯一標準。對于一些數(shù)理化課程,特別是一些實驗課,教師的講授時間可以適當減少,在適當引導的基礎上強調(diào)學生的動手操作;而對于一些文史類的新授課,教師的講授時間可以適當長一些??傊?,課堂講授時間的長短,要視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而定,需長則長,需短則短。教學方法如同穿鞋,適合自己的尺碼是最好的。真心期盼一些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夠沉下心來,認真研究教育教學規(guī)律,少一些浮躁,少一些一刀切,切忌在“滿腔熱情”的推動下,借“創(chuàng)新”、“改革”之名而行違背教育規(guī)律之實。

 ?。ㄕ浴吨袊逃龍蟆?009年3月31日)